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实验与工效
    任务无关情绪刺激对工作记忆信息更新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张禹 李红 赵守盈 孙丽娟 罗禹
    2016, 39(1): 2-7. 
    摘要 ( )   PDF(462KB) ( )  
    任务无关的情绪刺激如何对工作记忆的信息更新过程产生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情绪N-back任务,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调查情绪对工作记忆信息更新的影响。ERP结果显示,在0-back任务中,负性分心物诱发的P3显著小于中性分心物,表明其干扰了工作记忆信息更新过程;而在2-back任务中,负性分心物诱发的P3与中性分心物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其未对信息更新表现出干扰效应。该结果支持了情绪与认知加工的双竞争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质焦虑个体在高难度Stroop任务下的情绪启动效应
    白学军 贾丽萍 王敬欣
    2016, 39(1): 8-12. 
    摘要 ( )   PDF(273KB) ( )  
    通过问卷法,选取特质焦虑和非特质焦虑被试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考察了正性、负性、中性三种不同的情绪对不同特质焦虑个体认知抑制的影响。在Stroop任务之前呈现三种情绪图片,结果发现,相比非特质焦虑被试,特质焦虑被试的Stroop效应量更大;特质焦虑被试和非特质焦虑被试在正性和负性情绪条件下的Stroop效应量均更大。说明特质焦虑被试的认知抑制功能存在不足,正性和负性情绪对特质焦虑和非特质焦虑被试的认知抑制均存在阻碍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读对口语理解中时间选择性注意分配的影响
    赵海燕 李晓庆
    2016, 39(1): 13-21. 
    摘要 ( )   PDF(1067KB) ( )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来研究重读如何影响口语加工中早期的选择性注意分配。并进一步研究重读的这种注意调控作用是否受声调的影响。实验以单个句子为实验材料,结果发现重读比不重读条件下的关键词更早的引起一个早期负波(N1),并且引起更大的N400。在两个时间窗口重读的效应都不受声调的调控。这些结果表明,在自然的口语理解过程中,重读能够快速的调控早期选择性注意的分配,并影响接下来的语义加工的深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距离对判断预测中的趋势阻尼的影响
    王修欣 杜秀芳
    2016, 39(1): 28-35. 
    摘要 ( )   PDF(1166KB) ( )  
    三个实验考察了不同心理距离(空间、社会、时间)和序列特征(趋势和发展速度)对判断预测中的趋势阻尼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个体对人工时间序列做出预测时,会出现趋势阻尼;下降序列的阻尼大于上升序列,序列发展速度越快阻尼越大;不同心理距离对趋势阻尼的影响不一致,空间距离对趋势阻尼的影响不显著,为他人预测时的阻尼小于为自己预测,时间距离远时的阻尼大于时间距离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逻辑-信念冲突与推理难度对逻辑和信念判断的影响
    姚志强 李亚非
    2016, 39(1): 36-42. 
    摘要 ( )   PDF(428KB) ( )  
    双加工理论框架下的平行竞争模型和默认干涉模型对推理过程中启发式和分析式加工的启动次序和相互作用的性质提出了不同假设。本研究通过考察被试在信念判断和逻辑判断两种指导语下解决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推理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对两个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解决简单问题时,问题类型对信念判断有显著影响,对逻辑判断无显著影响;解决复杂问题时,问题类型对逻辑判断的影响显著大于对信念判断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平行竞争模型的假设,即两类加工在推理过程中同时启动,共同竞争最终的推理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及其核心名词生命性效应
    何文广 陈宝国
    2016, 39(1): 43-49. 
    摘要 ( )   PDF(637KB) ( )  
    采用眼动追踪实验技术,考查了核心名词生命性取向对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难度调节效应。结果显示:(1)核心名词生命性格局对汉语主、宾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有着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主、从句中的核心名词为“生命性-非生命性”格局时,在主句核心名词、核心动词位置,宾语关系从句加工较为容易;当主、从句中的核心名词为“非生命性-生命性”格局时,在上述位置,两种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差异不显著;(2)汉语主、宾关系从句加工中核心名词生命性效应主要发生在语义信息提取、论元关系建构阶段,体现出汉语语言的特异性。上述结果支持了题元切适性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颜色对一致性序列效应的调节
    赵晓月 唐丹丹 谭金凤 陈安涛
    2016, 39(1): 50-55. 
    摘要 ( )   PDF(761KB) ( )  
    为满足迅速变化的环境要求,个体需要快速灵活地调整认知加工策略。背景颜色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它能够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表现。然而,背景颜色对认知控制在线调整的影响,是一个关键但又被忽略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采用字母flanker任务,考察了灰色、蓝色和红色背景条件下的一致性序列效应。结果发现,蓝色背景下的一致性序列效应不显著,而灰色和红色背景下得到了显著的一致性序列效应;此外,在这三种颜色背景下,flanker干扰效应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蓝色背景影响一致性序列效应,但干扰效应不受背景颜色的调节。当前的研究首次揭示了背景颜色对认知控制在线调整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一致性序列效应的理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执行控制资源损耗对自传体记忆生动性和情绪的影响
    李博 赵笑梅*
    2016, 39(1): 56-62. 
    摘要 ( )   PDF(536KB) ( )  
    旨在探究健康个体执行控制资源损耗对自传体记忆生动性及情绪的影响。实验一采用Stroop任务探讨了一般执行控制资源损耗的影响,结果发现损耗组自传体记忆生动性和情绪强度显著低于控制组。实验二进一步探讨不同的执行控制资源损耗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央执行的资源损耗对生动性和情绪强度影响最大,而视空间模板与语音环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支持了自传体记忆的执行控制资源受损理论和资源有限理论,并对临床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意创造力: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研究展望
    贡喆 刘昌
    2016, 39(1): 63-68. 
    摘要 ( )   PDF(355KB) ( )  
    摘要:与传统创造力研究强调创造力的积极作用不同,恶意创造力研究强调创造力背后的恶意目的和消极结果。它深入挖掘创造力的阴暗面,创立了崭新的恶意创造力概念。问题解决任务和发散思维测验是当前恶意创造力测量的主要范式,前者针对恶意创造力产品;后者侧重于对恶意创造力思维过程进行考察。情境、人格特质以及情绪是恶意创造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该领域应当在基本概念问题、测量方法问题以及从实证角度深化恶意创造力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义表征具身理论:情绪在概念表征中的作用
    姚昭
    2016, 39(1): 69-76. 
    摘要 ( )   PDF(327KB) ( )  
    概念如何被表征是认知科学的热点问题,其中抽象概念如何表征是当前具身认知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与前期概念隐喻理论(强调意象图式)和知觉符号理论(强调情境内省信息)的观点不同,语义表征具身理论强调情绪经验信息在抽象概念表征和加工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具体概念的表征主要来自感觉运动信息,而抽象概念的表征主要来自情绪经验信息和语言信息。研究证明,抽象概念的高情绪经验能够促进词汇的加工,且这一促进作用受词汇情绪效价的调节。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虑影响情绪经验信息发挥作用的因素,比如语言信息的丰富性、情绪唤醒或个体的情绪状态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孔情绪识别过程中的多通道效应
    任杰 金宇乐 罗文波
    2016, 39(1): 77-82. 
    摘要 ( )   PDF(314KB) ( )  
    摘 要 面孔情绪识别过程中的多感觉通道效应指参与刺激加工的各个通道对面孔表情认知的综合影响。研究者们通过行为实验、事件相关电位以及脑成像技术等对该过程中的多个获取信息的通道进行研究,肢体表情、情绪性声音、特定气味能系统地影响面孔表情的情绪识别。一系列的研究对多通道效应的作用时间、潜在作用机制、相关激活脑区进行了探索。未来的研究可以整合脑网络的技术,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新技术以更细致具体地考察这些通道下信息的物理属性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面孔表情 多通道效应 面孔情绪识别 肢体表情 情绪性声音 嗅觉信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与教育
    大学生依恋与心理弹性——情绪调节与元情绪的多重中介
    李彩娜 董竹 焦思 邹泓
    2016, 39(1): 83-89. 
    摘要 ( )   PDF(735KB) ( )  
    对982名大学生的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元情绪及心理弹性进行测查,考察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依恋、情绪调节与元情绪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弹性;(2)依恋焦虑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依恋回避不但直接负向预测心理弹性,还会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情绪调节策略和元情绪能够解释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概化理论分析
    王幸君 黎光明 张敏强 蒋欣 梁正妍 楚肖依
    2016, 39(1): 90-96. 
    摘要 ( )   PDF(952KB) ( )  
    以概化理论为基础,探究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结果的因素。采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量表(学生用)》收集评价数据,用mGENOV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与在第一学期末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相比,在第二学期初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的结果可靠性更高;(2)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仅需抽查20名学生即可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3)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对评价指标的侧重点不同,继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4)学生对理科课程的评价可靠性较高,对文科课程的评价可靠性较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牛更枫 孙晓军* 周宗奎 田媛 刘庆奇 连帅磊
    2016, 39(1): 97-102. 
    摘要 ( )   PDF(455KB) ( )  
    为探讨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会比较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倾向问卷和自我概念清晰问卷对69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社会比较倾向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社会比较倾向都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使用对自我概念清晰性不仅有显著的直接预测效应,还能通过社会比较倾向的间接作用对自我概念清晰性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自伤网络展示的动机及其影响
    鲁婷 江光荣 魏华 林秀彬 韦辉 应梦婷
    2016, 39(1): 103-108. 
    摘要 ( )   PDF(310KB) ( )  
    自我伤害行为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心理病理行为,它会给个体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自伤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且在青少年中发生率最高。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到青少年的自伤网络展示行为。研究显示,许多自伤青少年会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自伤行为;个体一般是在多种动机的作用下对自己的自伤行为或经历进行展示;这些展示的内容既可能会让更多的人模仿或强化自伤,也可能会为自伤者提供社会支持,有助于他们减少自伤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依恋风格者情绪调节策略的认知神经特点
    刘颖 翟晶 陈旭
    2016, 39(1): 109-115. 
    摘要 ( )   PDF(310KB) ( )  
    情绪调节是依恋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依托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和相关认知神经证据,阐述了三种依恋风格者的情绪调节特点。焦虑型依恋调节负性情绪时存在注意分配的优势和表达抑制的不足;调节正性情绪时还采用了情景选择和情景修正策略。回避型依恋调节两种效价情绪均使用了表达抑制,调节正性情绪时还使用了认知重评。安全型依恋使用认知重评、注意分配和情景修正策略,效价差异不突出。探讨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有利于改善非安全型依恋的情绪调节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人格与管理
    “得寸进尺”还是“适可而止”:冒犯者得到宽恕以后的行为
    张田 傅宏
    2016, 39(1): 116-123. 
    摘要 ( )   PDF(557KB) ( )  
    对于冒犯者得到宽恕以后的行为,已有研究存矛盾之处,有研究认为冒犯者得到宽恕后会再次伤害被冒犯者,但也有研究认为会停止对对方的伤害。本研究通过囚徒困境范式研究冒犯者得到宽恕以后的行为。结果显示:(1)当对方是熟悉的人时,冒犯者在得到宽恕后更倾向于不再伤害对方;(2)当存在报复的可能性时,无论得到宽恕与否,冒犯者都不倾向于再次伤害对方;(3)当冒犯者是被迫伤害被冒犯者时,无论得到宽恕与否,其都不倾向于再次伤害对方。总体而言,冒犯者在得到宽恕后更倾向于不再伤害对方。该结果一定程度上澄清了以往研究的矛盾之处,并对人际互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创造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情绪社会建构理论的视角
    王国猛 孙吴信宜 郑全全 赵曙明
    2016, 39(1): 124-130. 
    摘要 ( )   PDF(757KB) ( )  
    基于情绪社会建构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分析 708 组配对数据,探讨情绪创造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情绪创造力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角色认同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情绪创造力与领导激励创造性的交互作用通过员工创造性角色认同为中介,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从而表现出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性拒绝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长期影响:基于社会计量器理论的探讨
    张林 刘燊 李玥 阮鲁君
    2016, 39(1): 131-136. 
    摘要 ( )   PDF(490KB) ( )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33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计量器理论探讨异性拒绝经历和择偶价值感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1)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的择偶行为倾向略高于女大学生;(2)异性拒绝经历与择偶价值感、择偶标准、择偶行为倾向呈负相关,择偶价值感与择偶标准、择偶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3)异性拒绝经历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择偶行为,择偶价值感在异性拒绝经历对大学生择偶行为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择偶价值感是一种重要的缓冲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异性拒绝给大学生择偶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机在特质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
    欧阳益 钟毅平 朱毅
    2016, 39(1): 137-143. 
    摘要 ( )   PDF(508KB) ( )  
    本研究基于调节定向理论,以476名有效被试的测量数据,从动机的作用与影响来解释特质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争议。结果发现:尽管(1)特质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但(2)两者间,促进动机有部分中介作用,预防动机无显著中介作用;故(3)高自我控制者也未必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动机是特质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间的重要中介因素,不同动机导向的作用是造成特质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争议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包容性领导与下属揭发意愿的关系: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刘燕 李锐 赵曙明
    2016, 39(1): 144-150. 
    摘要 ( )   PDF(808KB) ( )  
    通过332组在职MBA学员样本数据分析验证了包容性领导对下属揭发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包容性领导显著正向影响下属的揭发意愿;(2)组织支持感在包容性领导与揭发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上司组织代表性调节包容性领导与下属组织支持感之间的关系,上司的组织代表性越高,二者间的正向关系越强;(4)上司组织代表性调节组织支持感对包容性领导与下属揭发意愿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记忆的自我与专业参照效应:专业认同的作用
    谢和平 王磊 杨施羽 李永我
    2016, 39(1): 151-157. 
    摘要 ( )   PDF(529KB) ( )  
    群体参照效应研究证实社会群体身份及内群体认同对记忆的参照加工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从大学生的多重社会群体身份角度探讨了内群体记忆加工优势,却忽视了其另一重要群体身份划分标准——专业。本研究结合自我和群体参照范式,设置多个参照条件(自我、专业内群体、专业外群体、语义),从专业身份这一新视角考察大学生记忆的自我与专业参照效应以及专业认同的作用,并对比个体自我与群体自我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参照自我和专业内群体时的记忆成绩优于参照其他编码条件;(2)相比专业参照,自我参照的记忆效果更佳;(3)专业认同度越高,对专业内群体信息记忆越好。结果提示,大学生的记忆存在自我和专业参照效应,但自我参照效应更强;专业认同是专业参照效应强弱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立和倒立的威胁性身体表情的识别
    何振宏 赵婷 张丹丹
    2016, 39(1): 158-165. 
    摘要 ( )   PDF(873KB) ( )  
    为探索身体表情的加工时程以及加工方式是否为构形加工,采用ERP技术考察对正立和倒立的威胁性身体表情(恐惧和愤怒)的识别。行为结果发现倒置效应存在。ERP结果发现:早期阶段已有对威胁性情绪(P1)和倒置效应(N1)的加工;中期阶段主要存在对倒置效应的加工(N170);晚期阶段,威胁性情绪在正立条件上得到更多的加工(P3和LPP)。结果表明,威胁性身体表情加工有独特的时间进程,加工方式以构形加工为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人信念对信任的影响:信任主题的调节作用
    刘国芳 辛自强 林崇德
    2016, 39(1): 166-171. 
    摘要 ( )   PDF(480KB) ( )  
    研究者发现经济人信念会破坏一般信任。由于不同的活动领域有不同的交往规则,信任主题可能会调节经济人信念对信任的影响。基于所属领域(经济与社会)与风险程度(高与低)两个维度,本研究分析了借钱、消费、捐赠、选举等主题对经济人信念影响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对经济人信念的直接学习(研究一)和间接激活(研究二)都只破坏了消费主题下的信任,经济人信念对经济领域中风险程度较低的主题下的信任有破坏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悟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和社会阻抑的调节作用
    宋颖 张守臣
    2016, 39(1): 172-177. 
    摘要 ( )   PDF(685KB) ( )  
    本研究旨在探索领悟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深入探讨社会阻抑和反刍思维对该影响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以471名职员为被试进行调查,数据结果分析采用Bootstrap分析方法。结果显示:(1)反刍思维在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通过降低反刍思维的水平,降低社交焦虑。 (2)社会阻抑调节领悟社会支持→反刍思维→社交焦虑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社会阻抑改变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反刍思维作用的大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感强度不同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情感反应和行为选择的影响
    陈红敏 赵雷 伍新春
    2016, 39(1): 178-184. 
    摘要 ( )   PDF(480KB) ( )  
    采用系列实验方法探讨不同情感强度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情感反应和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复合生活事件(1高负性+1低负性)为异类时,个体对复合事件的负性感受比单独1高负性事件更低,选择经历前者,出现平均效应;(2)复合生活事件为同类时,其负性感受比单独1高负性事件更高,选择经历后者,出现累加效应;(3)复合事件有明显的时间特点时,其情感和行为选择受事件发生时间影响,符合峰-终定律。结论:人们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加工受其特点的影响,加工方式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性别刻板印象的人际传播特点研究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或社会支配理论?
    吕行 钟年
    2016, 39(1): 185-190. 
    摘要 ( )   PDF(447KB) ( )  
    为探讨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支配理论何者更能解释社会情景中性别刻板印象的传播特点,采用单一复述故事法来研究不同性别的传播者、故事主人公和听众在传播一致性刻板印象信息和不一致刻板印象信息的特点。结果发现:男性更少的传播不利于维持阶层差异的不一致性刻板印象,女性更多的传播打破现有阶层划分的男性不一致刻板印象。男性和女性不同的传播特点都较为支持社会支配理论的假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chwartz价值观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
    李玲 金盛华
    2016, 39(1): 191-199. 
    摘要 ( )   PDF(890KB) ( )  
    本文对Schwartz价值观理论的诞生、定型、重构过程进行了全过程的追踪式探究,梳理了该理论的完整发展脉络,详细介绍了被广泛引用的Schwartz价值观测量工具的开发与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的核心环节,第一次完整呈现了Schwartz重构之后的价值观理论,对国内原有介绍Schwartz价值观理论中重要概念的不准确翻译做了必要修正。此外,本文还发掘了Schwartz建构价值观理论的方法,并说明了该如何恰当运用该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格差异性的进化心理学解释
    贺金波 罗伟建 徐清风 郭永玉
    2016, 39(1): 200-206. 
    摘要 ( )   PDF(598KB) ( )  
    进化心理学一直热衷于人格共同性的探讨,但一些研究者也认为应该关注人格差异性,因为共同性和差异性是人格必不可分的两面。对人格差异性的进化解释比较成熟的有三种:生活历史理论、基因多样性理论和代价信号理论。生活历史理论认为是不同的环境(稳定和不稳定),造成了不同的生活历史策略(K策略和R策略),人格特质差异是这些策略的进化产物。基因多样性理论主要从基因突变和平衡选择的角度来解释人格差异性。前者强调突变基因的不可避免性引发了个性差异的存在和发展;后者强调概率的调节作用,解释了不同人格特质之所以能够并行存在的原因。代价信号理论则认为是个体拥有的先天禀赋或者资源差距导致其传递信号的能力差异,从而选择了不同的行为策略。未来研究需要加大遗传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力度,以及研究范式的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恢复:重回良好工作状态的必由之路
    高峰强 丁琦峰 王芳 王鹏
    2016, 39(1): 207-213. 
    摘要 ( )   PDF(381KB) ( )  
    工作恢复是指工作中精力消耗之后,个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的恢复过程。工作恢复是个体补充消耗的生理和心理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可用努力—工作恢复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加以解释。目前工作恢复研究多采用自我报告的日记研究法,探索心理剥离、放松、掌握经验和控制等工作恢复的心理过程,考察休整、非工作活动、员工所处社会环境等工作恢复的前因变量,并检验工作恢复对幸福感、健康、工作表现等结果变量的正向预测作用。研究表明,工作恢复有助于个体保持积极情感、提高工作业绩。今后需在工作恢复的测量指标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改进研究设计,并在工作恢复的作用机制及干预等方面着力拓宽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统计、测量与方法
    基于等级反应模型的多水平多侧面评分者模型
    康春花 孙小坚 曾平飞
    2016, 39(1): 214-223. 
    摘要 ( )   PDF(1663KB) ( )  
    国内外考试改革和大型测评实践越来越强调主观题的作用,则评分者信度研究又重新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研究在Wang和Liu(2007)的广义多水平侧面模型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等级反应多水平侧面模型。结果表明:在评分者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实验条件下,各偏差值的均值与标准差均较小,说明模型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各参数估计值的返真性和稳健性均较好,可以检测出评分者效应,由此,后续可进一步加入评分者效应的影响因素,使其发展为可同时检测评分者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完整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与咨询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胜任特征初探
    肖丁宜 樊富珉 杨芊 邵瑾 贾烜
    2016, 39(1): 223-238. 
    摘要 ( )   PDF(353KB) ( )  
    为了探索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胜任力模型,本研究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13位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进行访谈,分析文献提取并整理成编码词表,并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统计各词条在访谈资料里的出现频次并排序。最终提炼出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基准性胜任特征和鉴别性胜任特征,并整理得到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表明,基准性胜任特征的存在表明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具有共同的胜任特征,如专业知识、变化觉察、把握环境、判断力等;鉴别性胜任特征则反映了不同水平的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在胜任特征上的差异,如专业知识、洞察力、观察力、分析性思维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的脑结构与功能异常:来自静息态下多模态脑影像的研究证据
    吴迪 邱江*
    2016, 39(1): 224-232. 
    摘要 ( )   PDF(1231KB) ( )  
    传统单一模态、单一分析方法在揭示抑郁症脑机制上存在较多局限;而新近多种模态、多种分析方法的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促进对抑郁症脑功能和结构的全面探索、挖掘,可以更加有效地运用和实施于早期辅助诊断、干预治疗当中。因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多种模态下的脑影像指标及其分析技术,而后分别从结构及功能神经影像数据融合等方面,概述了抑郁症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现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诸多脑区及相关环路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同时,通过对抑郁症多模态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总结,结合我们已有的相关前期研究工作,对未来抑郁症等情感障碍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肉上瘾综合征:一种新型的心理障碍?
    金鑫虹 金亚虹
    2016, 39(1): 239-244. 
    摘要 ( )   PDF(382KB) ( )  
    肌肉上瘾综合征是指个体对于缺乏大块肌肉的错误认知的先占观念,是近二十年来西方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研究从肌肉上瘾的诊断和测量,与体象障碍等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关系,以及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关于其临床诊断、产生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争议。肌肉上瘾综合征在我国,甚至是亚洲尚缺乏足够的关注度。肌肉上瘾综合征的诊断依据、病征的文化差异、共患疾病、形成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焦点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与史
    我国古籍中“勇”的心理学探析
    程翠萍 黄希庭
    2016, 39(1): 245-250. 
    摘要 ( )   PDF(850KB) ( )  
    在830部古籍中检索“勇”,形成包含836个句段的语料库,对语料逐条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如下:“勇”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威猛强悍、临危不惧、坚定笃志、果敢决断、大义担当、知耻革新六个方面,大致分为义理之勇和血气之勇两类,具有维护国家安全、优化人格等功能。最后,对勇气的传统性与现代性、跨文化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勇气是一种既继承了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又能适应当下心理学国际化需要的心理品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