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实验与工效
    时间任务需求对无关情绪面孔注意捕获的影响
    吴瑕 徐静舟 陈瀛
    2020, (1): 2-8. 
    摘要 ( )   PDF(903KB) ( )  
    注意捕获是指与任务无关的刺激能够不自觉地吸引注意的现象。实验一采用视觉搜索任务,考察与主任务无关的情绪面孔的注意捕获水平及其机制,实验二进一步探究时间任务需求对无关情绪面孔注意捕获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其他情绪面孔相比,愤怒的情绪面孔捕获了更多的注意,且受到整体情绪加工的影响;时间任务需求影响了目标刺激的注意选择,但愤怒优势效应不受到时间任务需求的影响,因此可能是一种较为自动化的加工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意促进效应的ERP研究
    林谷洋 孟迎芳 林惠茹
    2020, (1): 9-16. 
    摘要 ( )   PDF(725KB) ( )  
    近期发现,采用目标探测任务作为二级任务时,目标探测条件不仅不会削弱,甚至会提高记忆成绩,产生注意促进效应(ABE)。为进一步探究目标探测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比目标与分心条件在编码和提取过程中所诱发的ERP差异。结果表明,两类条件在再认过程中所诱发的ERP差异不仅表现在早期与知觉加工相关的ERP成份上,并且一直持续到了后期与细节提取相关的ERP成分上。由此推测,ABE不仅体现在编码早期的知觉加工阶段,更会延续到后期的复述与精加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工流畅性对学习判断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
    王景玉 曲可佳 张宏飞
    2020, (1): 17-22. 
    摘要 ( )   PDF(486KB) ( )  
    以自定步调学习时间和习得试验次数为加工流畅性指标,通过操纵不同字号的词对考察了加工流畅性对学习判断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字体大小影响学习判断,但不影响回忆成绩;(2)不同字体大小的词对在加工流畅性(学习时间和学习次数)上存在差异,仅自定步调学习时间测量的加工流畅性对学习判断字体大小效应有贡献。这些结果说明学习判断的字体大小效应是一种元认知错觉现象,部分支持了加工流畅性假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前额叶神经振荡活动反映了稳固的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
    唐丹丹 陈安涛 李红 朱海
    2020, (1): 23-32. 
    摘要 ( )   PDF(3719KB) ( )  
    为考察典型Flanker任务中练习对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练习范式记录被试完成2:1字母Flanker任务时的行为和脑电数据。行为结果发现,练习对这两类冲突无显著影响。神经震荡能量结果发现,前额叶theta能量随练习而显著减弱,这暗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因练习而提升;前额叶alpha能量差异不随练习而变化,这可能反映了Flanker任务中稳定的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加工机制。因此,本研究揭示了典型Flanker任务中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的稳定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关信息对注意控制的影响
    丁锦红 杜丛
    2020, (1): 33-38. 
    摘要 ( )   PDF(590KB) ( )  
    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不同加工水平的任务无关信息对注意控制中不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关信息对注意警戒和定向的影响更为明显,不论是在知觉水平(运动方向)上,还是在概念水平(语义)上,无关信息均产生阻碍效果;但语义信息比知觉水平信息的干扰作用出现的更晚。无关信息对执行过程的影响与无关信息性质有关,同类别无关信息作用更加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视听双通道的音乐情绪加工机制及情绪类型和音乐经验的影响
    周欣 郑莹灿 郑茂平*
    2020, (1): 39-45. 
    摘要 ( )   PDF(996KB) ( )  
    为了探讨视听双通道下的音乐情绪加工机制及音乐情绪类型和音乐训练背景对加工机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表达开心和悲伤的音乐表演视频为材料,比较音乐组被试和非音乐组被试在单听觉通道、单视觉通道和视听双通道三种情境下的情绪评定速度、正确率和强度。结果发现:1)视听双通道与单视觉通道差异显著,与单听觉通道差异不显著。2)非音乐组被试对悲伤的评定正确率高于音乐组被试,对开心的评定正确率低于音乐组被试。说明音乐情绪加工的视听双通道整合优势仅相对单视觉通道存在;非音乐组被试对视觉通道情绪信息的变化更敏感,音乐组被试更依赖音乐经验;可在音乐表演时加入协调的视觉通道情绪信息帮助没有音乐训练经验的听赏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节定向视角下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眼动研究
    唐晓莉 宋之杰
    2020, (1): 46-52. 
    摘要 ( )   PDF(445KB) ( )  
    本研究采用2评论类型(属性型VS体验型)×2调节定向(促进VS预防)的眼动实验,深入探讨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加工过程和感知有用性的认知机理。研究发现:(1)与属性型评论相比,个体对体验型评论的认知过程更短,感知有用性却更高。(2)相对于预防定向个体而言,促进定向个体对在线评论的认知加工过程更短,感知有用性更高。(3)评论类型和调节定向的交互效用,在属性型评论情境中显著,但在体验型评论情境中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评论类型和调节定向影响消费者对在线评论认知评估的作用机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的虚拟人情绪模型研究
    刘婷婷 刘箴 许辉煌 王瑾 柴艳杰 陆静
    2020, (1): 53-59. 
    摘要 ( )   PDF(667KB) ( )  
    情感计算是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之一,建立具有情绪表现力的人机智能系统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本文分析了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的情绪建模方法,总结了典型的虚拟人情绪计算模型,归纳了情绪和感知的相关成果,梳理了虚拟人情绪表现方法。针对情绪建模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虚拟人情绪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虚拟人情绪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与教育
    指尖上的学习:触屏学习的作用
    谢和平 周宗奎 黄勖喆 朱晓伟 范翠英
    2020, (1): 60-67. 
    摘要 ( )   PDF(369KB) ( )  
    触屏学习是通过触屏软硬件设备呈现学习内容,并以手势触屏交互方式获取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目前触屏学习基础性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在有效性上,研究发现触屏学习本身可能是有效的,但在相对优势上结果具有较大异质性;在学习后效上,触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动机,但没有稳定地促进知识保持、知识理解以及二维到三维的学习迁移。针对触屏学习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以往研究分别从具身认知或认知负荷等理论视角给予解释。学习者、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可能是影响触屏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广泛地将触屏设备应用于学习或课堂场景为时尚早,呼吁未来研究从理论建构、影响因素、特点分析及行为/神经机制角度考察触屏学习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字间空格大小对青年人和老年人阅读的影响:眼动研究
    王敬欣 徐倩倩 郝立莎 张雪
    2020, (1): 68-74. 
    摘要 ( )   PDF(622KB) ( )  
    拼音文字阅读的眼动研究发现,老年人会采取一种“风险”阅读策略来弥补因视力和认知的自然老化所造成的阅读困难。本研究通过控制字间空格的大小对青年人和老年人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相比青年人,老年人读得更慢,有更长的注视时间和更多的回视,这些研究结果与拼音文字一致;但更为重要的发现是,相比青年人,老年人有更短的向前眼跳距离,缩小汉语字间空格给老年人阅读造成了更为显著的困难,但扩大字间空格两组被试表现出相似的阅读眼动模式。结果说明,汉语阅读中老年人并不使用拼音文字研究中发现的“风险”阅读策略,反而采用了更为谨慎的策略,原因可能在于,作为拼音文字阅读中的重要视觉线索,空格是影响两种语言下老年人阅读加工策略不同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选择题与主观题信息的两阶段作弊甄别方法
    黄美薇 潘逸沁 骆方
    2020, (1): 75-80. 
    摘要 ( )   PDF(681KB) ( )  
    为提高对高分作弊者和低抄袭比例作弊者的检验力,模拟600名考生的作答,设置3种抄袭比例(60%,80%和100%)和3种抄袭源能力(能力百分等级为60%,80%和100%),设计两阶段作弊甄别法,第一阶段使用lz指数筛选个人拟合差的异常考生,第二阶段针对这些异常考生使用ω指数进行精确甄别。结果表明该法对高分作弊者和低抄袭比例作弊者的检验力优于仅使用答案抄袭检测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负面评价恐惧与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彭顺 张湘一 张红坡 胡祥恩
    2020, (1): 81-86. 
    摘要 ( )   PDF(699KB) ( )  
    本研究以864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和网络过度使用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2)负面评价恐惧通过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过度使用产生影响,这一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焦虑-自我控制的序列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促进对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与预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质焦虑初中生使用减弱调节策略的效果:一项ERP研究
    姚雨佳 宣雨阳 桑标
    2020, (1): 87-94. 
    摘要 ( )   PDF(1040KB) ( )  
    采用情绪反应性-调节图片任务,考察特质焦虑青少年在下调负性情绪反应时的神经生理变化。结果发现,从行为学数据上看,两组被试都能达到下调目标,但低特质焦虑组的调节能力较强。从脑电数据上看,在刺激呈现之后300-600ms,高特质焦虑被试在负性情绪减弱调节效应方面显著小于低特质焦虑被试。在600-1000ms,高特质焦虑被试产生的LPP显著大于低特质焦虑被试。在1000ms以后,两组被试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表明,我国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对情绪反应有意调节能力总体较好,但较低特质焦虑青少年而言可能存在一定滞后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字法信息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图表阅读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
    胡欣灼 向慧雯 王晓彤 隋雪
    2020, (1): 95-101. 
    摘要 ( )   PDF(884KB) ( )  
    摘要:旨在考察正字法信息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图表阅读中的作用,利用眼动仪记录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组儿童与年龄匹配阅读正常组儿童图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实验1控制了图表复杂度和问题难度,结果发现,复杂问题的正确率、总阅读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的组间差异显著;实验2用图像替代图表中的正字法信息,结果表明,将柱状图的x轴和图例以图像形式表示(消除柱状图中的正字法信息)时,阅读障碍组与阅读正常组阅读成绩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正字法信息阻碍了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图表阅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父母控制、父母婚姻冲突与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
    王淼 李欢欢 包佳敏 黄川
    2020, (1): 102-109. 
    摘要 ( )   PDF(788KB) ( )  
    从歧视知觉的角度考察父母控制、父母婚姻冲突对中学生心理危机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父母控制和父母婚姻冲突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的心理危机水平,且父母婚姻冲突的预测力更强。歧视知觉在父母控制、父母婚姻冲突与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与不良教养方式相比,父母婚姻冲突对中学生心理危机存在更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部分通过中学生感知到的歧视水平增高来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人格与管理
    字幕与产品卷入度对视频广告加工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
    赵越 陈丽娜 封利 张晶晶 陈庆荣
    2020, (1): 110-116. 
    摘要 ( )   PDF(672KB) ( )  
    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通过2×2混合实验设计,探讨字幕与产品卷入度对视频广告在线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字幕广告比无字幕广告产生了更多的回视次数和总注视时间;在观看广告时,高卷入度产品比低卷入度产品产生更多的回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更为重要的是,字幕和产品卷入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当广告中的产品卷入度高时,有字幕的产品比无字幕的产品产生更多的回视次数和总注视时间;当广告中的产品卷入度低时,两者没有显著的差异。结果表明,字幕影响视频广告的加工,但是这种影响受到产品卷入度的调节,只有高卷入度产品广告的加工受到字幕的影响,结果支持了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损耗对利他惩罚的影响:愤怒与公正敏感性的作用
    胡高喜 刘耀中 王赫 贺娜 陈晓曦
    2020, (1): 117-124. 
    摘要 ( )   PDF(505KB) ( )  
    采用2个行为实验探讨了自我损耗对利他惩罚的影响。实验1采用“Stroop”任务操纵被试的自我损耗,并考察愤怒情绪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验2使用公正敏感性量表选出高低两组被试后采用“划e”任务操纵被试的自我损耗。两个实验均用最后通牒博弈考察被试的利他惩罚行为。结果发现:高损耗组被试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拒绝比例显著高于低损耗组;愤怒情绪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公正敏感组中出现了明显了自我损耗促进效应,低公正敏感组不存在。证实了自我损耗对利他惩罚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幼儿教师的组织公平感与其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与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
    叶宝娟 李露 夏扉 宫盛花 刘明矾 王鑫强
    2020, (1): 125-131. 
    摘要 ( )   PDF(5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孔社会知觉模型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刘燊 韩尚锋 王秀娟 李婉悦 甘烨彤 徐强 张林
    2020, (1): 132-143. 
    摘要 ( )   PDF(472KB) ( )  
    面孔作为一种复杂的特殊刺激,是人类表达自身情绪、认知他人情感的重要工具和途径。面孔识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技能,在缺乏外部线索时,它有助于我们对他人面孔的熟悉度、年龄和种族等方面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人们社会交往和适应环境。大量研究表明,基于面孔的物理特征可以推断面孔所有者的内在特质,而这一推断又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决策。因此,对面孔的认知不仅要关注面孔结构化特征,也要关注面孔社会化特征。针对面孔结构化特征,学者们提出了一些经典模型,如Bruce-Young模型、NBC模型等;针对面孔社会化特征,Alexander Todorov及其合作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含信任度和支配度的面孔社会知觉“二维”模型。Clare A.M. Sutherland及其合作者提出,吸引力和信任度是两个独立的维度,由此构建了包含可接近性、年轻的—吸引力和支配度的面孔社会知觉“三维”模型。本文认为,面孔社会知觉模型从“二维”到“三维”的发展可以从吸引力和信任度两个维度的关系进行探讨。面孔在社会互动中传递着大量的信息,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面孔信任度和面孔吸引力。其中,信任度评价具有决定性意义,信任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可能会给自身造成危害,而没信任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往往意味着失去了合作的机会;吸引力评价则具有进化上的意义,吸引力往往与潜在配偶的繁殖能力有关,尤其体现在长期择偶关系之中。总结以往的面孔识别模型与本文介绍的面孔社会知觉模型,未来基于面孔特征的识别或特质推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第一,选取生态化效度更高的面孔刺激材料;第二,进行跨文化检验模型的普适性;第三,从面孔识别模型向面孔社会知觉模型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内在的认知神经机制;第四,进一步拓宽面孔社会知觉的研究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消费的许可效应:绿色让我们更不道德?
    王财玉
    2020, (1): 144-149. 
    摘要 ( )   PDF(499KB) ( )  
    绿色消费属于道德范畴,消费者在助推绿色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绿色消费会降低指定性道德约束或增强禁止性道德选择,消费者会变得不再绿色甚至自私(如享乐、撒谎或偷窃),这便是绿色消费的许可效应。从时间维度上来说,绿色消费许可效应的产生包括启动效应-绿色消费-许可效应三个阶段。有关该效应的理论解释是道德自我调节。从根本上来说,化解该效应需要消费者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它包括两个路径:一方面,从绿色行为到绿色自我,抽象化表征行为,将绿色行为与自我概念相连接,采用自下而上加工方式实现;另一方面,从绿色自我到绿色行为,基于价值观-行为一致性原则,会促进个体产生更多绿色消费以及节俭和利他,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加工。文章最后指出未来一些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辣食渴求者抑制控制能力的行为和ERP研究
    王健美 刘永 周一舟 张露露 尹明 杨润澜 陈红
    2020, (1): 150-157. 
    摘要 ( )   PDF(1792KB) ( )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一般线索Go/Nogo和辣食线索Go/Nogo任务过程中,辣食渴求者和非辣食渴求者的抑制控制能力。(1)行为结果显示,两组被试辣食线索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无显著差异,均在任务类型上有差异,即对辣食线索的反应更慢;(2)ERP结果显示,在辣食相关线索Go/Nogo任务中辣食渴求者的N2b和P3波幅都显著小于非辣食渴求者,N2a没有差异;在一般线索Go/Nogo任务中,ERP成分没有发现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辣食渴求者只在辣食相关线索的抑制控制能力弱于非辣食渴求者,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对辣食线索抑制反应的缺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人际情绪管理和员工建言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王晓辰 李佳颢 吴颖斐 张东 刘梁
    2020, (1): 158-164. 
    摘要 ( )   PDF(814KB) ( )  
    近年来,领导人际情绪管理(LIEM)作为一种管理和调节下属消极情绪的领导行为正逐渐受到学界关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了314份员工和领导的配对数据。研究结果显示:领导人际情绪管理积极影响员工建言行为;下属信任在领导人际情绪管理和员工建言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对下属信任的中介效应起到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言对人际信任影响的泛化效应
    罗秋铃 黄露霖 侯庆辉 热米拉·艾买提江 周梦哲 周晓林 陈双
    2020, (1): 165-171. 
    摘要 ( )   PDF(837KB) ( )  
    本研究使用学习-测试范式考察传言对人际信任影响的泛化效应。学习阶段,被试对中性面孔和不同效价的传言或真实信息进行配对学习;测试阶段,被试作为投资者与陌生对家完成信任投资游戏,对家面孔与学习面孔具有40%相似性。结果发现,传言能够影响学习面孔的信任,并调节与学习面孔相似的对家面孔的信任投资;同时,传言对信任投资的影响只发生在女性对家身上。上述发现揭示传言对人际信任能够进行选择性泛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职场排斥的中介作用
    刘长在 吕贺港 孟慧
    2020, (1): 172-179. 
    摘要 ( )   PDF(627KB) ( )  
    从资源保存理论出发,分析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幸福感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职场排斥的中介作用。对188名员工及其上司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员工的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其感受到的职场排斥有显著负向关系;职场排斥与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有显著负向关系;职场排斥在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这表明高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员工能够削弱受到的职场排斥,进而体验到更高的工作幸福感,并获得更好的工作表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平偏好的电生理测量:来自脑电、皮肤电和心电的证据
    徐富明 史燕伟
    2020, (1): 180-186. 
    摘要 ( )   PDF(320KB) ( )  
    研究发现,人们普遍具有追求公平的偏好,即人们在追求个人收益时也会关注收益分配的公平性。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电生理技术对公平偏好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从脑电、皮肤电、心电等方面梳理公平偏好的电生理机制。脑电的研究发现,公平偏好相关的脑电主要涉及反馈相关负波和P300;皮肤电的研究发现,相比于公平分配,个体在不公平分配情况下其皮肤电的激活水平更高;心率的研究发现,相比于公平分配,个体遭遇不公平分配时其心率降低。研究公平偏好电生理机制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公平偏好的产生根源与形成过程。未来可从公平偏好电生理的整合研究、公平偏好的脑成像与电生理的整合性探索,以及拓展公平偏好电生理的外部效度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念对工作重塑的影响: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
    龚怡琳 盛小添 王潇 杨渝平 王慧卿 张西超
    2020, (1): 187-192. 
    摘要 ( )   PDF(467KB) ( )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检验工作投入在专念与工作重塑之间的中介作用。以238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两阶段的追踪问卷调查。专念对工作重塑有积极的直接预测作用。另外,在横断数据中,工作投入在专念与工作重塑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在纵向数据中,专念(T1)能正向预测工作投入(T2),进而影响工作重塑(T2),中介效应显著。专念(T1)能正向预测工作投入(T1),但工作投入(T1)不能显著正向预测两个月后的工作重塑(T2)。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专念可以通过激发工作投入,进而促进工作重塑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学教师工作狂类型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刘豆豆 陈宇帅 杨安 叶茂林 吴丽君
    2020, (1): 193-199. 
    摘要 ( )   PDF(738KB) ( )  
    以229名中学教师对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其工作狂类型,并进一步揭示这些类型与工作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教师按工作狂得分可分为三类:重度工作狂、中等偏高工作狂和中等偏低工作狂;(2)不同类别工作狂会对工作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
    葛明贵 高函青
    2020, (1): 200-205. 
    摘要 ( )   PDF(301KB) ( )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公共服务体系,有着公共服务体系具有的基本特征:普惠性、公平性和动态性。同时,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体系的功能是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科学化,营造和谐的社会心态。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立足我国国情,注重以下方面:党政集中统一领导、针对性的心理服务内容、多元化的心理服务载体、专兼职互补的心理服务队伍、循序渐进的建设重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统计、测量与方法
    基于多维题组反应模型的项目功能差异检验探究
    魏丹 张丹慧 刘红云
    2020, (1): 206-214. 
    摘要 ( )   PDF(711KB) ( )  
    本文将多维题组反应模型(MTRM)应用到多维题组测验的项目功能差异(DIF)检验中,通过模拟研究和应用研究探究MTRM在DIF检验中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影响因素,并与忽略题组效应的多维随机系数多项Logistic模型(MRCML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随着样本量的增大,MTRM对有效DIF值检出率增高,错误率降低,在不同条件下结果的稳定性更高;(2)与MRCMLM相比,基于MTRM的DIF检验模型检验率更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小;(3)当测验中题组效应较小时,MTRM与MRCMLM结果差异较小,但是MTRM模型拟合度更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问题与建议
    汤丹丹 温忠麟
    2020, (1): 215-223. 
    摘要 ( )   PDF(930KB) ( )  
    检验共同方法偏差(CMB)已经成为心理学实证研究中的一个环节。本文从数学模型角度分析方法变异(CMV)的影响,并讨论了CMB常用的检验法——Harman单因子法、控制未测量的潜在方法因子(ULMC)法、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标签变量法的检验力。Harman单因子法检验力很低,ULMC法检验力中等,CFA标签变量法检验力虽然较高但问题也不少。提出一个好的检验法应当满足的三个特点:符合CMV的数学模型、评价标准不受非CMV来源的影响、对CMV、CMB的变化敏感。最后给出CMB检验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与咨询
    恐惧记忆习得与消退的性别差异及其神经机制
    杨勇 李俊娇 陈伟 胡琰健 曹杨婧文 竭婧 郑希付
    2020, (1): 224-231. 
    摘要 ( )   PDF(337KB) ( )  
    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历创伤事件,但只有少数人会发展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和保护因素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基于恐惧记忆习得与消退模型的研究发现女性个体表现出“易习得、难消退”的特点。在恐惧相关脑区的脑生理结构、功能/结构连接性、以及大脑可塑性的性别差异可能是该特征的根本原因。性激素作为一种焦虑障碍的保护因素,可以调节这种性别差异,这种调节效应可能是通过影响大脑结构形态(如神经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调控与记忆相关基因的表达(如HDAC4)而实现的。雌性激素水平的不稳定性可能是女性易感焦虑障碍的重要原因。未来对性别差异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个性化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健康素养:内涵、测量与新概念框架
    江光荣 赵春晓 韦辉 于丽霞 李丹阳 林秀彬 任志洪
    2020, (1): 232-238. 
    摘要 ( )   PDF(415KB) ( )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心理健康素养概念的研究及其测量的演进。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新概念框架。新概念将心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所养成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新概念框架包含“心理疾病应对——心理健康促进”和“自我——他人”两个维度;在内容上包含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文章还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聚焦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抽离与正念的调节作用
    李莹 毕重增
    2020, (1): 239-246. 
    摘要 ( )   PDF(606KB) ( )  
    本文旨在探讨抽离和正念在自我聚焦对社交焦虑影响关系中的作用。两个研究分别采用相关法和实验法,探究自我聚焦内容(冗思、正念)和反思方式(浸入、抽离)对社交焦虑的交互影响。结果:问卷数据显示,抽离在自我聚焦注意影响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无论低抽离倾向还是高抽离倾向,自我聚焦注意都能预测社交焦虑,高抽离倾向减弱个体的社交焦虑感;实验结果表明,聚焦内容与反思方式两者交互作用于社交焦虑,浸入-聚焦冗思内容引发最强的社交焦虑,抽离-聚焦正念内容引发最弱的社交焦虑。结论:抽离和聚焦正念内容都最能有效缓解自我聚焦对社交焦虑的不良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与史
    以身化梦:意象体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探析
    王振东 蔡宝鸿 张倩 刘媛媛 申荷永
    2020, (1): 247-253. 
    摘要 ( )   PDF(337KB) ( )  
    “意象体现”是由罗伯特·伯尼克依据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创立的一种“梦的工作”方法,主张在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阈限状态中采用积极想象的方式对梦中意象进行再体验,通过对不同身体感受的觉知使无意识内容意识化来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意象体现理论主张,梦具有真实性,应当以主客体一致性的隐喻视角来看待梦,并且对梦的工作具有治疗的意义;对梦的工作应当遵循非解析工作与体验科学、阈限状态、共验交流、心理自居与发生转换四个关键原则。其具体技术过程包括工作状态的准备、进入阈限状态、对梦进行持续性体验、心理自居与发生转换、感觉融合与离开梦境五步。其方法沿革于催眠术、自由联想与积极想象。作为分析心理学中有关梦的一套前沿的思想理论以及临床心理治疗中一种创新性的梦的工作方式,意象体现具有广阔的学术研究及实际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