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小学生学业成绩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学习压力、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李文辉 姜枫
    心理科学    2023, 46 (2): 347-354.  
    摘要1315)      PDF(pc) (1720KB)(1369)    收藏
    为探究小学生学习压力和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收集小学生学习压力问卷、自尊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业成绩的数据。结果发现:(1)小学生学业成绩能够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2)学习压力和自尊在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3)链式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群体呈现部分中介作用,存在三条中介路径:学习压力的单独中介路径、自尊的单独中介路径和学习压力与自尊的链式中介路径;男生群体呈现完全中介作用,只有两条中介路径:自尊的单独中介路径和学习压力与自尊的链式中介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日常情绪体验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意识努力的调节作用
    张鹏程 李喜 卫红佛 张颖 冷英 陈宁
    心理科学    2023, 46 (1): 57-64.  
    摘要1512)      PDF(pc) (1171KB)(1324)    收藏
    沉迷于电子产品所诱发的积极情绪体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两项研究考察日常情绪体验与意识努力程度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并探讨其背后的内在机制。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抽样300名大学生发现,大学生日常情绪体验差异显著,且以积极情绪体验为主,同时低意识努力的情绪刺激源显著多于高意识努力的情绪刺激源;研究2在研究1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意识努力”介入的方式对136名被试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大学生日常情绪体验对自我控制无显著预测效应,意识努力显著正向预测其自我控制,且高水平的意识努力在日常情绪体验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语境影响自我偏见的神经机制
    孔超 刘林焱 刘欢欢
    心理科学    2023, 46 (2): 258-265.  
    摘要1228)      PDF(pc) (1186KB)(1175)    收藏
    先前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加工和自我相关的信息时会更加敏感,形成自我偏见,然而这种敏感性可能会因为语境的不同
    而不同。本研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单语语境(全局控制)和混合语境(局部控制)对自我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
    单语第二语言(L2)语境下,自我- 消极比他人- 消极引发左侧额下回和左侧顶下小叶更大的激活;双语第一语言(L1)语境下,
    自我- 积极比他人- 积极引发右侧楔前叶更大的激活。这表明语境引发的语言控制影响双语者解决身份与情绪关联之间的冲
    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认知控制过程的影响因素:回报与代价*
    司双庆, 周思宏, 袁加锦, 杨倩
    心理科学    2024, 47 (2): 258-266.   DOI: 10.16719/j.cnki.1671-6981.20240201
    摘要1171)      PDF(pc) (1015KB)(1164)    收藏
    根据控制的预期价值(expected value of control, EVC)模型,回报与代价通过调节动机共同影响认知控制的实施与分配(即回报-代价权衡)。在EVC模型外,还有许多探究动机相关因素如何影响认知控制的研究。文章首先总结梳理了可被视为回报或代价的因素及相关的实证证据;其次,基于回报-代价权衡简要讨论二者如何共同影响认知控制;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可以从客观(优化权衡的计算模型)与主观(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更全面地解析回报-代价的权衡过程,以实现对认知控制的有效调控与精准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手机依赖对初中生社交焦虑发展的影响:身体羞耻的纵向中介作用*
    曾奕欣, 张斌, 熊思成, 龙专, 张安琪, 曾成伟, 刘家僖, 杨莹
    心理科学    2024, 47 (2): 316-324.   DOI: 10.16719/j.cnki.1671-6981.20240208
    摘要874)      PDF(pc) (1023KB)(1086)    收藏
    采用问卷法对339名初中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追踪,旨在考察初中生手机依赖、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的发展趋势,并检验身体羞耻在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中的纵向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初中生手机依赖、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均呈稳步上升趋势;手机依赖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分别对社交焦虑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起直接预测作用;身体羞耻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在手机依赖对社交焦虑发展的影响机制中起完全纵向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生社交焦虑及其风险因素的特征和动态作用机制,为合理使用手机、改善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提供了新的干预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社会排斥对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杜肖丽 Cody Ding 徐梦思 袁树歌 张利杰 陈红
    心理科学    2023, 46 (1): 11-18.  
    摘要1114)      PDF(pc) (879KB)(1024)    收藏
    采用变化探测范式,考察社会排斥对非社会和社会性刺激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发现社会排斥组的无意义图形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显著小于社会接纳组,而对生物运动和面孔的记忆容量却显著大于社会接纳组。说明社会排斥对不同属性刺激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影响不同:会损害与归属需要无关的非社会性刺激的记忆容量,而提高与归属需要有关的社会性刺激的记忆容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父母回应消极情绪的方式与青少年病理性人格特质的关系
    张文娟 商士杰
    心理科学    2023, 46 (3): 586-593.  
    摘要917)      PDF(pc) (868KB)(1015)    收藏
    对642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青少年人格障碍风险及其与父母回应消极情绪的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人格障碍风险存在三类最佳潜剖面,高风险占25%,中等风险占49.1%,低风险占24.9%;(2)父母温暖回应和惩罚两种方式在三类人格障碍风险潜剖面之间存在显著的两两差异,父母鼓励表达在中、低风险组间差异不显著,最小化在中、高风险组间差异不显著;(3)父母支持性回应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非支持性回应方式对病理性人格特质的影响,但是,不论父母是否同时采用支持性和非支持性方式回应青少年消极情绪,父母非支持性回应方式都和青少年病理性人格特质显著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情绪的时间不对称性及其与道德判断和价值评估的关系
    谢如月 金磊 郝海平 杜刚 李小保 吕厚超
    心理科学    2023, 46 (3): 530-537.  
    摘要961)      PDF(pc) (327KB)(963)    收藏
    情绪的时间不对称性是指相较于回顾过去,个体在预期未来时情绪体验更强烈、唤醒度更高的现象。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性质和效价的事件中,并在6岁至成年个体身上表现出跨年龄的稳定性。与过去相比,未来更近的心理距离、更生动的心理模拟和更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是情绪的时间不对称性形成的机制。另外,情绪的时间不对称性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情绪反应偏向,会导致个体对未来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评估更为极端。未来研究可从时间导向、特殊群体和国家与自我视角等角度进一步考察情绪的时间不对称性,以增进人们对未来偏向的认识和了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积极表情符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王雅琴 刘子双 蒋奖
    心理科学    2023, 46 (2): 435-442.  
    摘要968)      PDF(pc) (1442KB)(906)    收藏
    采用实验法分别从产品包装和广告两个方面,探讨积极表情符号对个体购买意愿的积极效应及其机 制。研究 1 关注产品包装中的积极表情符号,发现积极表情符号通过提高消费者的卷入度促进购买意愿。 研究 2 则关注产品广告,发现积极表情符号的积极效应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即相比实用型产品,享乐型 产品广告中积极表情符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本研究证实了积极表情符号在产品营销中的有效 性及内在机制,为产品营销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预视对阅读中语境预测性效应的影响*
    赵赛男, 李琳, 张俐娟, 王敬欣
    心理科学    2023, 46 (4): 770-778.   DOI: 10.16719/j.cnki.1671-6981.20230401
    摘要1008)      PDF(pc) (1514KB)(870)    收藏
    研究采用增量呈现文本范式操纵预视类型,并同时操纵目标词语境预测性,考察了预视对词汇加工中早期语境预测性效应的影响。实验1发现预视类型和语境预测性不存在交互作用。无论有没有预视信息,语境预测性均对早期词汇加工产生了影响。实验2采用※预视创设了更接近自然阅读的文本呈现模式,再次发现语境预测性效应不受预视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语境预测性对阅读中词汇加工的影响并不依赖于与目标词相同的预视信息,在没有预视信息情况下同样会表现出语境预测性对词汇加工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热情还是能力?合作关系中的热情-能力偏好
    闫宜人 刘宁
    心理科学    2023, 46 (3): 594-602.  
    摘要744)      PDF(pc) (530KB)(850)    收藏
    本研究在双视角模型下,探讨了合作关系中的热情与能力偏好。结果发现:(1) 知觉他人时,在中性情境下热情更重要,但在合作情境下能力更重要;(2) 知觉自我时,无论是中性情境还是合作情境,能力都更重要,并且这种能力优先效应在合作情境中更明显。本研究不仅首次回答了合作关系中热情和能力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而且明确了相互依赖关系中热情优先效应转化为能力优先的条件,为本文提出的利益依赖假说提供了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父母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多基因与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
    万雨霞 焦丹阳 张莉 刘春雨 王言 胡晓倩 王美萍
    心理科学    2023, 46 (1): 203-211.  
    摘要729)      PDF(pc) (1151KB)(847)    收藏
    以745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多基因×多环境设计,考察COMT Val158Met、5-HTR1A C-1019G和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的多基因累加得分与负性生活事件在父母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早期抑郁之间的调节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多基因累加得分与负性生活事件仅能显著调节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且该调节作用只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研究结果丰富了抑郁的多基因遗传机制研究,为制定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情绪和时间辨别任务中视听整合与预先准备效应
    张曌 李昱辰 易茜 罗文波
    心理科学    2023, 46 (1): 3-10.  
    摘要855)      PDF(pc) (976KB)(846)    收藏
    本研究分别在时间和情绪认知维度上考察预先准备效应对情绪视听整合的影响。实验一采用时序判断任务,发现视觉引导显著慢于听觉引导,并且视听整合效应量为负值。实验二采用情绪辨别任务,发现视听整合效应量均为正值;在负性情绪整合中,听觉引导显著大于视觉引导;在正性情绪整合中,视觉引导显著大于听觉引导。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视听整合是基于对情绪信息的认知加工,时间辨别任务会抑制视听情绪整合;并且无论是跨通道预先准备还是情绪预先准备都与引导感觉模态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青少年和成人情绪冲突控制的年龄差异:一项行为和ERP研究
    杨 濛 张 林 邓欣媚 曾淑玲
    心理科学    2023, 46 (2): 307-319.  
    摘要869)      PDF(pc) (1190KB)(824)    收藏
    青春期被喻为“狂风骤雨期”,青少年可能比年幼的儿童和年长的成年人有更大的情绪抑制和控制的需求。情绪抑制控制能力与冒险行为、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有关。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探讨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情绪冲突控制的差异。31名早期青少年(男生19名;M年龄=12.66岁)和33名成年人(男生16名;M年龄=20.15岁)完成了面孔-词Stroop任务。在该任务中,情绪词叠加在情绪面孔上构成一致和不一致条件,被试被要求判断面孔的效价(面孔任务)或词语的效价(词语任务)。分析两组被试在行为表现和与情绪信息加工相关的ERP成分上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1)青少年在面孔判断任务中存在Stroop效应(一致性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比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间短),而对于成年人而言,在面孔和词语判断任务中均发现了Stroop效应;(2)在青少年中,不一致条件诱发的N450波幅显著大于一致条件;(3)N450成分的Stroop效应仅在词语判断任务中出现,而SP成分的Stroop效应仅在面孔判断任务中出现。研究结果提供了神经证据表明,与成人相比,青少年处理情绪冲突的能力较差,这可能与其情绪控制相关的前额叶皮质不成熟有关。并且,情绪冲突控制是由冲突监测和冲突解决两个加工过程构成的,前者认知和神经资源的积累会对后者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日间节律对个体认知行为的影响
    彭雨笛 谢恬 马宁
    心理科学    2023, 46 (2): 282-290.  
    摘要920)      PDF(pc) (764KB)(819)    收藏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综合主观感受及客观行为表现考察我国大学生群体在一天内的节律变化。总体上,大学生的日间节律呈现出“上午(9:00-11:00)最佳,午后(13:00-15:00)下降,晚间(19:00-21:00)回升”的变化规律,但主客观指标反映的日间节律与不同神经行为功能的节律表现存在差异:客观警觉性注意在日间表现基本稳定,而主观困倦感午后波动明显,个体在15时的主观困倦感升至日间最高水平,而客观行为表现均已好转;17时,个体的主观感受、客观警觉性和工作记忆表现较好而抑制控制表现变差;19时,个体主观感受、工作记忆表现不佳而抑制控制表现好转。此外,上午至午后(9:00-13:00),个体在不同认知负荷下的工作记忆表现也存在节律差异。本研究为合理规划日常活动、优化工作安排、提升生产安全等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探究我国个体的日间节律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初步证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酒精摄入对前瞻记忆的损伤: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辛聪, 汪浩远, 张歆瑜, 卢东峰
    心理科学    2024, 47 (2): 267-273.   DOI: 10.16719/j.cnki.1671-6981.20240202
    摘要690)      PDF(pc) (337KB)(814)    收藏
    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活动的完成都与前瞻记忆存在密切联系。酒精摄入会损伤大脑结构和认知功能,降低个体前瞻记忆表现。酒精摄入与前瞻记忆的关系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酒精摄入模式和剂量、其他物质滥用、测量方式以及前瞻记忆类型。酒精摄入影响前瞻记忆的认知机制主要涉及执行功能和注意系统。神经机制方面,酒精摄入影响前瞻记忆的脑区包括前额叶、顶枕叶、边缘系统(海马、前扣带回、上丘脑)、大脑皮质和髓质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揭示酒精摄入对前瞻记忆成分及各加工阶段的影响,重视研究方法的差异和改进,关注改善临床酒精摄入人群前瞻记忆的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焦虑与抑郁的症状网络差异*
    王子豪, 杨海波
    心理科学    2023, 46 (4): 999-1007.   DOI: 10.16719/j.cnki.1671-6981.202304029
    摘要772)      PDF(pc) (1972KB)(809)    收藏
    采用网络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风险群体的成瘾症状间联系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间的关系。916名大学生完成了游戏成瘾量表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风险群体的成瘾与焦虑、抑郁得分显著正相关;其成瘾核心症状为显著性,但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为情绪调节,女性为显著性;在三者的共病网络中, 无论男女,核心症状均为恐慌;网络游戏成瘾与焦虑、抑郁的症状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共病症状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自我损耗后女性对高热量食物的偏好与抽离
    王财玉 余秋婷
    心理科学    2023, 46 (3): 712-718.  
    摘要598)      PDF(pc) (961KB)(74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童年早期情感受虐与青少年早期手机成瘾水平:一般与社交焦虑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
    周楠, 臧宁, 王少凡, 李梓璇, 陈玲, 李蓓蕾, 曹洪健
    心理科学    2024, 47 (2): 325-333.   DOI: 10.16719/j.cnki.1671-6981.20240209
    摘要685)      PDF(pc) (1218KB)(744)    收藏
    基于844名初一学生自陈问卷数据(平均年龄13.21岁,男生53.00%),考察了童年早期情感受虐与青少年早期手机成瘾的关系,检验了青少年一般与社交焦虑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发现一般焦虑可中介情感虐待和忽视与手机成瘾的正向联系,社交焦虑只中介了情感虐待与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正向联系。与手机使用相关的教育工作应重点关注有早期情感创伤的青少年,尤其是其家庭经济地位和焦虑情绪的作用,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有调节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
    方杰 温忠麟
    心理科学    2023, 46 (1): 221-229.  
    摘要788)      PDF(pc) (1206KB)(742)    收藏
    多层中介和多层调节效应分析在社科领域已常有应用,但如果将多层中介和调节整合在一起,可以产生2(多层中介类型)×2(调节变量的层次)×3(调节的中介路径)共12种有调节的多层中介模型。面对有调节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研究者往往束手无策。详述了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12种有调节的多层中介的分析方法和基于多层结构方程模型的4类有调节的多层中介分析方法,包括正交分割法,随机系数预测法,潜调节结构方程法和贝叶斯合理值法。这四类方法的核心议题在于如何处理潜调节项。当样本量足够大时,建议选择潜调节结构方程法;当样本量不足时,建议选择贝叶斯合理值法。随后用一个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进行有调节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并有相应的Mplus程序。最后展望了有调节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