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实验与工效
    功能性核磁共振实验事件相关设计的双阶段优化法
    莫测
    2013, 36(6): 1282-1290. 
    摘要 ( )   PDF(5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焦虑情绪对图像信息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影响的实验研究
    廖全明 张莉
    2013, 36(6): 1291-1295. 
    摘要 ( )   PDF(335KB) ( )  
    采用加工分离程序,以不同性价图片为实验材料,考察了特质焦虑、启动焦虑和非焦虑三种焦虑类型对图片信息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焦虑类型对图像信息的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均有影响,其中特质焦虑对图像的无意识提取更敏感,非焦虑状态对意识提取更敏感;(2)特质焦虑明显促进了负性图片的意识和无意识提取且干扰了正性图片的提取,启动焦虑促进了对负性图片的意识提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的充分性和情绪性对推理的影响:时间压力的调节作用
    盖雯婷 周楚
    2013, 36(6): 1296-1300. 
    摘要 ( )   PDF(330KB) ( )  
    主要探讨推理中信息相关因素对分析系统与启发式系统的影响。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信息的充分性和情绪性对突发事件情境下推理的影响。实验1任务无时间压力,结果发现:信息充分性对推理的影响显著,表现为信息越充分,被试推理的逻辑指数越高,更多使用了分析系统;且信息充分时,接受积极信息的被试的信念指数显著增高。实验2任务有时间压力,结果发现:信息的情绪性对推理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接受积极信息的被试推理的逻辑指数显著大于接受消极信息组,更多使用了分析系统。两个实验结果表明,信息的充分性主要通过分析系统对推理产生影响,而信息的情绪性可通过双系统影响推理过程,即积极信息在推理时间充裕时促进启发式系统,但在有时间压力下促进分析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自主闯入焦虑发生的机制:阈下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崔丽霞 杨洁莹 史光远 张钦 方平
    2013, 36(6): 1301-1306. 
    摘要 ( )   PDF(414KB) ( )  
    本研究采用阈下情感启动范式, 研究威胁信息启动效应及其特质焦虑的调节作用,旨在揭示焦虑非自主闯入性特点形成的机制。实验在随机的三种条件下(阈上/阈下/基线)给38名被试呈现两种目标词(威胁词和中性词),其中基线条件不呈现目标词;之后要求被试在回避目标词的条件下完成组词任务,结果:(1)无论是中性词还是威胁词,被试阈下条件下目标词的击中率显著高于基线条件;(2)特质焦虑对阈下启动效应起着调节作用:高焦虑组被试威胁词的启动效应显著高于中性词,低焦虑组被试中性词的启动效应显著高于威胁词。结论:阈下启动效应显著,高特质焦虑组个体对威胁信息的无意识加工会增强对威胁信息的意识加工,产生闯入性想法,导致焦虑非自主闯入性的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颜色凸显条件下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
    张明 王爱君 李毕琴 张阳
    2013, 36(6): 1307-1311. 
    摘要 ( )   PDF(322KB) ( )  
    采用记忆任务与视觉搜索任务相结合的实验范式,通过操纵背景颜色与刺激颜色,考察了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是否存在强自动性。实验一通过操作背景颜色以突显记忆项目,结果发现即使工作记忆内容在匹配分心物的情况下仍然自动地捕获视觉注意。实验二通过操作背景颜色以突显目标项目,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注意的自动引导作用消失。说明了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刺激能够自动地引导视觉注意,但是这种引导并非完全自动化,具有一定的条件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没听到?“听”到!——来自听觉表象神经机制研究的证据
    梁碧珊 刘鸣 黄喜珊
    2013, 36(6): 1312-1316. 
    摘要 ( )   PDF(304KB) ( )  
    近年来听觉表象开始得到关注,相关研究包括言语声音、音乐声音、环境声音的听觉表象三类。本文梳理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对上述三种听觉表象所激活的脑区研究,比较了听觉表象和听觉对应脑区的异同,并展望了听觉表象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掩蔽材料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闫国利 张巧明 张兰兰 白学军
    2013, 36(6): 1317-1322. 
    摘要 ( )   PDF(393KB) ( )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了不同掩蔽材料对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掩蔽,文字掩蔽条件下的阅读效率更低、平均注视时间更长、眼跳幅度更小。(2)“※”掩蔽下被试的知觉广度为注视字左侧1个字,右侧2-3个字;文字掩蔽下被试的知觉广度为注视字左侧1个字,右侧3-4个字。综合上述结果,文字掩蔽材料可以比“※”掩蔽材料获得更大的知觉广度,但阅读效率更低。在中文阅读中,文字掩蔽材料更适合探讨阅读知觉广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页和多页呈现设计对网页信息搜索效率及主观感受的影响
    李方 葛列众 刘玉丽
    2013, 36(6): 1323-1327. 
    摘要 ( )   PDF(300KB) ( )  
    本研究以操作绩效和主观满意度为指标,对网页信息的单页和多页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实验采用搜索任务,共有46名被试参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常用的页码翻页、下拉翻页、填写翻页和上页下页翻页四种多页操作方式中,页码翻页是最优的操作方式;(2)无论是在搜索绩效上还是主观满意度上,网页信息的多页呈现方式都要优于单页呈现方式。本实验结果可以为网页信息呈现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观故我在?— 从橡胶手错觉对自我身体所有权的探讨
    周爱保 朱婧 夏瑞雪 李世峰 徐科朋 张荣华 蔡美君
    2013, 36(6): 1328-1332. 
    摘要 ( )   PDF(329KB) ( )  
    橡胶手错觉是一种能将非自我的肢体感知为自我的肢体的反应。继发现橡胶手错觉现象后,研究者通过操纵自变量以及观测不同的因变量,得到了大量新的研究结果。橡胶手错觉的出现与强度受到时间、空间和手姿势的影响。橡胶手错觉的产生机制为单纯的多感觉整合或多感觉整合与身体表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研究侧重于被试取样、研究策略以及医学领域中瘫痪患者的认知神经康复和截肢病人的假肢控制方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险认知中的信任机制:对称或不对称?
    张璇 伍麟
    2013, 36(6): 1333-1338. 
    摘要 ( )   PDF(404KB) ( )  
    上世纪90年代研究者开始研究信任的“不对称性原则”,即失去信任比得到信任容易。十余年来,不同研究者从信息类型、灾害类型以及先前态度等方面对信任的“不对称性原则”展开了继续探索,认为信任的“不对称性原则”是有条件的。另有一部分研究者直接从信任的结构对“不对称性原则”进行了反驳,认为信任应该包括社会信任和信心,社会信任基于共享的价值观,是对称的;信心基于客观的行为标准,是不对称的。信任研究应该针对社会信任这一维度。之所以会出现“不对称”或“对称”的矛盾,主要是由于信任结构的不一致。前者将信任看成是一维的,而后者认为信任是二维的。这就推动了信任的理论结构探索和启发式研究。通过对信任机制的研究,风险管理者和专家能够在实际的风险管理中制定相应的提高公众信任的措施,推动科技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提升风险管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视方向和面部表情对注意朝向的影响
    李夏 朱洁银 唐骥 张文秀 胡凤培
    2013, 36(6): 1339-1346. 
    摘要 ( )   PDF(420KB) ( )  
    摘 要 本文以三种表情面孔为材料,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探讨表情线索在注意朝向中与注视转移发生的交互及两者如何共同影响观察者的反应。结果发现:(1)线索效应在三种表情面孔的两种SOA中都出现了;(2)SOA较长时,注视线索效应量间的显著差异出现在中性和恐惧面孔、高兴和恐惧面孔间;(3)面部表情的效应出现在了表情线索诱发的P1成分上;(4)目标诱发的P1和N1说明了注视线索效应的存在及与表情间的交互。结论:表情线索先对观察者的朝向反应产生影响,随后是注视线索及其与表情线索发生的交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来自手动和眼动证据
    杨林霖 张志杰 顾艳艳 周文杰
    2013, 36(6): 1347-1354. 
    摘要 ( )   PDF(475KB) ( )  
    本研究探讨汉语背景下不同反应方式(手动,眼动)、不同方位(水平,垂直)上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STEARC效应)存在的可能性。四个实验均采用两类时间词语诱发被试的时间表征,采用2(时间:过去、将来)×2(反应手/眼跳方向:左、右/上、下)的被试内设计。结果表明汉语背景下的人们将过去和身体左边(上)联系在一起,把将来和右边(下)联系在一起,人们存在自左向右和自上而下的STEARC效应,这种效应不存在手动和眼动的分离,人们对时间的表征不仅是一条时间线,更是一个心理时间地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目标标记方式对多目标追踪表现的影响
    魏柳青 张学民
    2013, 36(6): 1355-1362. 
    摘要 ( )   PDF(544KB) ( )  
    有关多目标追踪的研究多采用目标闪烁数次或目标周围出现方框等视觉方式对目标进行标记。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2个实验比较了不同目标数量下视觉平行标记、视觉序列标记、听觉序列标记(视听跨通道标记)和视听双通道序列标记4种目标标记方式对多目标追踪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线索阶段目标的视觉标记比视听跨通道标记更有效,且不受目标的序列标记或平行标记的影响,而视觉和听觉编码结合(视听双通道标记)可以促进任务难度较高时的追踪表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项目难度与分值对自定步调学习时间的影响
    李伟健 蔡任娜 陈海德 汪磊 王敏敏
    2013, 36(6): 1363-1368. 
    摘要 ( )   PDF(336KB) ( )  
    为了探讨项目难度与分值对自定步调学习时间的影响及学习时间分配的内在机制。实验1a和实验1b分别检验项目难度与分值对自定步调学习时间的影响,发现学习者倾向于将更多学习时间分配到困难或高分值的项目上;实验2设置”难1分项目-中5分项目-易5分项目”和“难1分项目-中1分项目-易5分项目”两种情境,在前者中发现难1分项目与中5分项目的自定步调学习时间显著多于易5分项目,后者中发现难1分项目的自定步调学习时间显著多于中1分项目和易5分项目,表明了学习者在自定步调学习中存在权衡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理大小和面积的无意识空间表征
    胡林成 熊哲宏
    2013, 36(6): 1369-1374. 
    摘要 ( )   PDF(366KB) ( )  
    意识水平的研究发现,数字量的比较机制与物理刺激比较的机制是一样的;在无意识水平上的研究发现,数字加工存在无意识语义启动现象。我们假设,在数字的物理特性的比较任务中可能存在无意识启动效应和类SNARC效应。实验一的数字比较任务和数字的物理大小比较任务发现,在33毫秒的无意识启动条件下,数字语义比较任务和数字物理大小比较任务中都发现了类SNARC效应、启动效应以及Stroop效应。实验二的数字覆盖面积比较任务中发现,在33毫秒的启动水平,数字比较与数字覆盖面积的比较任务中均存在SNARC效应、Stroop效应和启动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隐自尊的特性:来自EAST的证据
    杨福义 梁宁建 陈进
    2013, 36(6): 1375-1382. 
    摘要 ( )   PDF(519KB) ( )  
    采用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对109名大学生对代表自我和他人的刺激词的态度差异进行测量,从而探讨内隐自尊的特性。结果显示:在个体的认知图式中,对自我持有一种内隐的积极的评价或态度,对他人持有一种内隐的相对消极的评价或态度。具体表现在:(1)内隐自尊的特性是将自己与积极的评价和情感相联系,将他人与消极的评价和情感相联系;(2)自我姓名激活的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比一般性自我词更为强烈,而他人姓名激活的消极的内隐态度比一般性非我词更弱。本研究表明,EAST能有效检测出内隐自尊效应,并可以同时获得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内隐态度的强度和方向,为内隐自尊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但其应用仍需谨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形表征的物理突显性对风险回避行为的影响
    李晓明 刘心阁
    2013, 36(6): 1383-1387. 
    摘要 ( )   PDF(334KB) ( )  
    摘 要 本研究针对星号图这种离散图形,通过操纵星号图的面积大小及其相对面积比例来改变星号图的物理特征,并设数字条件为对照组,以进一步检验图形效应(即图形会比数字激发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并探讨图形物理特征的突显性对风险回避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星号图普遍比会数字激发个体更强的风险回避行为;○2无论是否突显星号图的整体面积,其面积大小对个体的风险回避行为均无显著影响;○3当突显星号图的整体面积时,其相对面积比例对个体的风险回避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信息的表征方式对个体的风险回避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结果可用决策与判断领域中的双系统模型加以解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孙文梅 刘海伦
    2013, 36(6): 1388-1392. 
    摘要 ( )   PDF(301KB) ( )  
    研究运用DRM范式,以具有语音关联的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2(语音类型)×3(词语类型)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被试对诱饵词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对填充词的错误再认率,说明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能够诱发错误记忆;(2)双字词表与单字词表引发的语音关联性错误记忆效应相当,小于语义及字形关联的错误记忆效应;(3)尾音关联词表中词语再认率高于首音关联词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来源记忆提取的情境线索效应
    许百华 李玉明 崔翔宇 张文熙
    2013, 36(6): 1393-1398. 
    摘要 ( )   PDF(390KB) ( )  
    探索当存在多维来源信息时,对一个维度的来源信息的再现是否会促进对另一个维度的来源记忆的提取,即出现情境线索效应。以汉字词语作为项目刺激,以背景颜色作为情境线索,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对呈现位置和背景形状的提取是否会出现情境线索效应。结果发现:只在对背景形状的提取中出现了情境线索效应,并且线索负载越高,效应越小。该结果表明对来源记忆提取时,来源信息间的高可结合性是引发情境线索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频汉字词语的反知觉干扰效应
    盖彦君 王权红
    2013, 36(6): 1399-1403. 
    摘要 ( )   PDF(296KB) ( )  
    为了考察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机制,实验采用“学习-测验”范式,探索了在不同程度视觉干扰条件下,再认测验里低频汉字及双字词的记忆成绩。结果发现:(1)在对低频汉字的记忆中,知觉干扰条件引起了“反知觉干扰效应”,知觉干扰条件削弱了对汉字的记忆;(2)低频双字词不存在记忆的“反知觉干扰效应”。结果可以解释为,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反映语音加工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距离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段锦云 朱月龙 陈婧
    2013, 36(6): 1404-1407. 
    摘要 ( )   PDF(266KB) ( )  
    解释水平理论是一种解释心理距离怎样影响个体的思维决策的社会认知理论。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探查了心理距离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实验从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入手,每个维度均采用2(解释水平高、低)×2(正框架、负框架)的被试间设计,用于检验解释水平是否调节框架对被试决策任务的选择。结果表明,当心理距离越远,解释水平越高时,被试产生明显的框架效应;而当心理距离越近,解释水平越低时,框架效应明显减弱。除了大概率情况下的框架效应削弱至不显著,其余维度的高、低解释水平下的框架效应均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盲与非文盲汉字字形和语音加工的脑机制
    李修军 杨菁菁 杨家家 郭启勇 吴景龙
    2013, 36(6): 1408-1412. 
    摘要 ( )   PDF(365KB) ( )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文盲和非文盲汉字字形和语音加工脑机制的差异。实验1使用汉字字形和图形比较了中国人文盲和非文盲字形加工过程脑机制的左侧差异。实验2使用汉字语音和纯音比较了文盲和非文盲语音加工过程脑机制的双侧差异。结果表明文盲与非文盲汉字字形和语音加工脑机制不同,且非文盲的脑活动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与教育
    初中生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白学军 刘旭 刘志军
    2013, 36(6): 1413-1420. 
    摘要 ( )   PDF(485KB) ( )  
    采用成就目标定向、社会比较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三个量表,以724名初中生为被试,对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除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外,掌握接近目标会通过上行比较、成绩接近目标会通过上行/下行比较间接地影响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2)掌握接近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不仅会对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通过下行比较对其产生间接影响。说明成就目标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不同的方式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闭症儿童利用社会性注意线索习得词语的眼动研究
    荆伟 田青 郭文斌 方俊明
    2013, 36(6): 1421-1427. 
    摘要 ( )   PDF(449KB) ( )  
    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考察18名自闭症儿童利用社会性注意线索习得词语的能力。结果表明:1)自闭症儿童具有利用他人视线习得词语的能力;2)不同视线对自闭症儿童的词语习得产生不同的影响;3)自闭症儿童视线追随行为的潜在机制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自闭症儿童的视线追随行为可能是意识性的诱发行为而普通儿童则是反射性的自发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概念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来自藏族和汉族青少年的比较研究证据
    莫书亮 金琼
    2013, 36(6): 1428-1434. 
    摘要 ( )   PDF(467KB) ( )  
    共有136名藏族和139名汉族青少年参与本实验。研究使用指导语启动方法控制自我概念,把被试随机分到独立取向、互依取向和控制组。之后使用线索词技术,对自传体记忆进行测量,考察自我概念启动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启动对藏族和汉族青少年的自传体记忆内容描述的自主取向产生了启动效应。自我概念启动对于藏族被试自传体记忆社会事件报告的影响较弱。藏族青少年的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现象,其自传体记忆的社会性可能更多受到个体的文化建构影响,一定意义上表明自我概念和自传体记忆的联系具有文化差异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人格与管理
    风险偏好、信息完整性对职业决策信息加工的影响
    杨骏
    2013, 36(6): 1435-1440. 
    摘要 ( )   PDF(366KB) ( )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风险偏好如何影响信息加工过程;同时呈现信息的完整性是否影响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以31名正在求职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他们在信息板上进行职业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结果显示:(1) 低风险偏好者比高风险偏好者更关注与概率相关的线索;(2) 当信息不完整时,个体在决策中增加了对概率相关线索的关注;(3) 信息完整性对个体决策信息加工过程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体规模与领导行为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柳士顺 凌文辁 李锐
    2013, 36(6): 1441-1446. 
    摘要 ( )   PDF(338KB) ( )  
    以37个工作群体中的501位员工为对象,探讨群体规模与领导行为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运用多层验证性因子分析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最优尺度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群体规模越大,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水平越低。领导的个人品德和团队维系行为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领导的工作绩效行为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澳门人少涉赌是规避风险还是规避后悔?
    黄贵海 周坤 孙悦 饶俪琳 唐辉 李纾 梁竹苑
    2013, 36(6): 1447-1450. 
    摘要 ( )   PDF(237KB) ( )  
    是风险规避还是后悔规避左右人们的冒险行为?基于风险行为跨领域特殊性,本研究假设:决策者是规避风险还是规避后悔具有领域特异性。本研究选取有涉赌经验的澳门居民为样本,以其参与13种博彩的次数为指标考察其真实风险行为。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风险规避说或后悔规避说都不能单独解释个体的风险倾向,个体是风险规避、后悔规避,或二者皆有,取决于其所处的具体风险情境类别。该发现有助于加深对风险行为特征的认识,亦可为预防及应对问题赌博提供启发和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奖励的价值导向对绩效反馈效果的影响
    戴文婷 时勘 韩晓燕 周欣悦
    2013, 36(6): 1451-1458. 
    摘要 ( )   PDF(533KB) ( )  
    本研究探讨了奖励形式启动的价值框架效应在调节绩效反馈对绩效提升与行为塑造的效果中发挥的作用。对23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采用金钱奖励时,接受个人绩效反馈的个体效能感更高,也有更好的绩效和合作行为表现;采用荣誉奖励时,集体绩效反馈的效果更好。即奖励形式与绩效反馈的匹配会提高组织成员绩效,增加其合作行为。基于该结果,建议管理者关注奖励体系中的价值信息与组织的管理方式相匹配,以推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契约破裂、工作满意度与建言行为-神经质的调节作用
    王永跃 朱玥 王铜安
    2013, 36(6): 1459-1463. 
    摘要 ( )   PDF(308KB) ( )  
    摘要:通过对551名企业员工问卷调查,研究心理契约破裂、工作满意度与建言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人格特征的神经质维度在以上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心理契约破裂感知与建言行为显著负相关。(2)工作满意度在心理契约破裂感知与建言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神经质显著调节了心理契约破裂通过工作满意度影响建言行为这一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统计与测量
    单维测验合成信度元分析
    叶宝娟 温忠粦 胡竹菁
    2013, 36(6): 1464-1469. 
    摘要 ( )   PDF(325KB) ( )  
    元分析是根据现有研究对感兴趣的主题得出比较准确和有代表性结论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心理、教育、管理、医学等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信度是衡量测验质量的重要指标,用合成信度能比较准确的估计测验信度。未见有文献提供合成信度元分析方法。本研究在比较对参数进行元分析的三种模型优劣的基础上,在变化系数模型下推出合成信度元分析点估计及区间估计的方法;以区间覆盖率为衡量指标,模拟研究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合成信度元分析区间估计的方法得当;举例说明如何对单维测验的合成信度进行元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DINA认知诊断模型在语言测验中的验证
    陈慧麟 陈劲松
    2013, 36(6): 1470-1475. 
    摘要 ( )   PDF(343KB) ( )  
    G-DINA模型是DINA 模型的一般化模型,具有补偿性和饱和性两个主要特征。G-DINA模型的补偿性特征契合了语言测验的综合性和多元性,G-DINA模型的饱和性特征则可以比较理想地应对语言技能的抽象性和难区分性。此项研究以代表性的语言测验类型阅读测验为案例,应用G-DINA模型对1029名被试的PISA英语阅读测验结果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两个假设:补偿饱和型认知诊断模型对多元抽象的语言测验的适应程度较高;G-DINA这一新生认知诊断模型可以被用来诊断较为复杂抽象的语言测验,且经得起统计学和语言学理论的双重考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与咨询
    团体心理治疗中凝聚力的概念及测量研究述评
    贾烜 樊富珉 鲁小华
    2013, 36(6): 1476-1479. 
    摘要 ( )   PDF(286KB) ( )  
    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凝聚力最初多被定义为人际信任、吸引和卷入,随着研究的深入,凝聚力的概念逐渐向多维的方向发展。对凝聚力的测量主要有MacKenzie的团体氛围量表、Lese等的治疗因素-凝聚力分量表及Piper的凝聚力量表等。目前团体心理治疗领域的研究对凝聚力的认识缺乏一致性。从凝聚力的概念建构着手,探索团体心理治疗过程,开发评估工具,构建系统的理论和模型,是值得国内研究者关注的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体音乐辅导提高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研究
    董镕 杨杨一帆 耿文秀
    2013, 36(6): 1480-1485. 
    摘要 ( )   PDF(329KB) ( )  
    目的:考查团体音乐辅导对提高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效果。方法:选取心理弹性较低的地震灾区初中生22名,随机分入干预组和控制组,对干预组进行团体音乐辅导。结果:后测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干预组被试的心理弹性及其相关因素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两个月后的回访结果显示,干预组被试得分与后测无显著差异,仍显著优于前测。结论:团体音乐辅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地震灾区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并具有一定的长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TSD个体对创伤相关刺激的情绪标识效应研究
    黄月胜 张豹 党晓姣 陈雪军 郑希付
    2013, 36(6): 1486-1490. 
    摘要 ( )   PDF(295KB) ( )  
    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合情绪标识范式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个体对创伤相关图与负性情绪面孔的情绪标识效应。结果发现:PTSD组的情绪标识任务抑制了创伤相关图对之后奇偶判断任务的干扰,表现出显著的情绪标识效应;而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情绪标识效应不显著。该研究表明将谈话疗法用于PTSD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是有效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与史
    国际心理传记学研究述评
    郑剑虹 黄希庭
    2013, 36(6): 1491-1497. 
    摘要 ( )   PDF(470KB) ( )  
    心理传记学是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非凡人物生命故事的一门学问。文章对百余年来国际心理传记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将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案例研究阶段、理论探索阶段和学科发展阶段。该学科在传主资料的筛选与处理方法、解释模型等理论研究方面已获得了较丰富的成果,并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领域。在我国开展心理传记学研究,要避免人物研究的病理化倾向和艺术式的纯质化道路,并加强应用探讨以及着手进行中国杰出心理学家的心理传记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验的心理机制研究
    张鹏程 卢家楣
    2013, 36(6): 1498-1503. 
    摘要 ( )   PDF(421KB) ( )  
    体验是个体以身体为中介,以“行或思”为手段,以知情相互作用为典型特征,作用于人的对象对人产生意义时而引发的不断生成的居身状态。体验的心理机制研究一般包括对象的呈现、意义的建构、身体的变化、体验的形成,以及体验的延展五个环节。从存在的基本形态看,体验可分为外显体验和内隐体验两种。体验及其心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对未来的情绪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以及本土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希望和乐观——两种未来指向的积极预期
    肖倩 吕厚超 华生旭
    2013, 36(6): 1504-1509. 
    摘要 ( )   PDF(370KB) ( )  
    在积极心理学中,希望和乐观虽然存在很大程度的概念重叠,但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概念。希望的概念核心是以目标为中心的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乐观的概念核心是指向未来的积极预期。作为两种指向未来的积极预期,希望和乐观属于人格特质的范畴,共同成分是对目标的信念;二者的差异性在于对未来预期的方式和对预期事件的个人控制。相关研究发现,相对于乐观,希望通常是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就更好的预测指标。未来研究应明确希望和乐观的整合,验证是否存在控制点的调节作用,并开展跨文化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学危机的实质与解决方案
    舒跃育
    2013, 36(6): 1510-1516. 
    摘要 ( )   PDF(502KB) ( )  
    人们曾在不同层面上讨论心理学的危机,而这种对危机认识的偏离本身又进一步加强了学科本身的分裂。在总结前人对危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表明,心理学危机是心理学学科发展中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表现,其实质在于心理学学科同一性的缺乏,而根源来自于心理学建立之初的理论基础。因此,心理学危机的解决有待于其学科同一性的确立,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则有待于其学科同一性的展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隐学习意识性研究的两种理论取向:二分与渐进
    张润来 刘电芝 程昊旸
    2013, 36(6): 1517-1523. 
    摘要 ( )   PDF(493KB) ( )  
    传统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大多致力于意识与无意识加工的操作性分离。随着学习任务和测量手段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量化渐变比二元分离能更好地兼容实验数据。本文对认知领域中与二分和渐进两种取向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进行介绍和评价,指出意识的二分与渐进假设是源自不同的概念定义层次的理论框架,即功能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因而对现象学数据具有不同的解释效力。它们的共存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我们对内隐学习活动的认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乔姆斯基对认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柳强 陈永涌 霍涌泉
    2013, 36(6): 1524-1529. 
    摘要 ( )   PDF(432KB) ( )  
    乔姆斯基是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但他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却很少为学术界所研究。实际上,乔姆斯基是两次认知革命的代表性人物。他对斯金纳行为主义的批评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他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和语言学理论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源头;而其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为揭示人类的心智和语言能力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解释框架。在两次认知革命的学术转型历程中,乔姆斯基的理论一直影响着认知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前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