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实验与工效
    新词词素熟悉性影响视觉词切分线索在新词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梁菲菲 王永胜 张慢慢 闫国利 白学军
    2016, 39(2): 258-264. 
    摘要 ( )   PDF(739KB) ( )  
    为考察词素熟悉性是否会影响视觉词切分线索在新词学习中的作用,本研究中新词由两类假词构成:第一类假词由两个高频字(高熟悉性词素)组成,第二类假词由两个低频字(低熟悉性词素)组成。实验采用学习-测试范式,将新词镶嵌在句子中供大学生被试阅读。结果发现,相比由低熟悉性词素构成的新词,词间空格在由高熟悉词素构成的新词中起到的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在汉语阅读过程中,词素熟悉性可能作为一种线索参与词切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注意资源水平上核心厌恶和道德厌恶刺激加工分离效应的ERPs研究
    丁道群 张湘一 陈锡友
    2016, 39(2): 265-271. 
    摘要 ( )   PDF(1113KB) ( )  
    厌恶帮助人类避免接触生物病菌、社会道德威胁物。本研究采用“线索—靶”范式考察不同注意资源水平上核心和道德厌恶刺激的认知加工特征。结果发现,核心厌恶刺激诱发的P2波幅显著大于道德厌恶和中性刺激;有效线索下核心厌恶刺激的P3波幅与道德厌恶刺激间差异不显著,而无效线索下核心厌恶刺激的P3波幅显著大于道德厌恶。结果表明两类厌恶刺激在不同注意资源水平上存在加工分离效应,支持了厌恶情绪“异质性”的观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意向保持间隔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
    尹杰 袁祥勇 黄希庭
    2016, 39(2): 272-278. 
    摘要 ( )   PDF(732KB) ( )  
    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意向保持间隔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一仅通过嵌入前瞻目标的背景任务来操纵保持间隔,实验二通过在背景任务之前加入不同时长的填充任务来改变意向保持间隔。结果发现,(1)背景任务中的保持间隔越长,前瞻记忆成绩越差;(2)背景任务中的保持间隔和填充任务的时长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成绩最好的为15min-2min组,最差的为15min-15min组。结果表明,背景任务和填充任务阶段对于个体保持前瞻意向可能有不同的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时间关注点下的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
    刘馨元 张志杰
    2016, 39(2): 279-284. 
    摘要 ( )   PDF(374KB) (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时间关注特征对空间-时间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影响。采用时间关注点量表将有效被试分为关注过去组和关注未来组,进行反应区分实验。实验代表过去或未来的时间词作为启动刺激,要求被试判断的目标刺激是随后出现在屏幕左或右侧的圆点。结果发现,关注过去的个体对“左/过去词”的反应更快,关注未来的个体对“右/未来词”反应更快。表明时间关注点影响人们的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不同的时间关注点产生人们对于过去和未来时间在注意分配上的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表征方式,在“左-右”水平轴上验证了时间关注点假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事件持续时间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
    杨惠兰 谢毅 赵雪汝 张维 何先友
    2016, 39(2): 285-290. 
    摘要 ( )   PDF(444KB) ( )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事件持续时间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实验1探讨不同的事件持续时间对情景模型更新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情景模型的更新受到事件持续时间的影响;实验2探讨在不同的事件持续时间条件下,情景模型的更新符合动态观还是静态观,结果支持了情景模型更新的动态观。该研究表明,事件持续时间与时间转换大小之间的关系对情景模型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情景模型的更新符合动态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辅音和元音知觉中的启动效应差异
    刘文理 祁志强
    2016, 39(2): 291-298. 
    摘要 ( )   PDF(527KB) ( )  
    采用启动范式,在两个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辅音范畴和元音范畴知觉中的启动效应。启动音是纯音和目标范畴本身,目标音是辅音范畴和元音范畴连续体。结果发现辅音范畴连续体知觉的范畴反应百分比受到纯音和言语启动音影响,辅音范畴知觉的反应时只受言语启动音影响;元音范畴连续体知觉的范畴反应百分比不受两种启动音影响,但元音范畴知觉的反应时受到言语启动音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辅音范畴和元音范畴知觉中的启动效应存在差异,这为辅音和元音范畴内在加工机制的差异提供了新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表征的可塑性:基于橡胶手错觉的研究
    张静 李恒威
    2016, 39(2): 299-304. 
    摘要 ( )   PDF(302KB) ( )  
    自我识别是人类自我觉知的行为标记。传统方法认为稳定的自我表征是自我识别的基础。随着对橡胶手错觉及一系列自我表征和自我识别错觉的揭示,这一能让人将外部客体感知为自身一部分的错觉研究使得我们能够以多感官整合的方式来研究自我表征和自我识别。拥有感和自主感被认为是我们进行自我识别的两类基本体验,本文对一系列橡胶手错觉范式研究的系统回顾表明,拥有感和自主感会发生改变,这说明人的自我表征是可变的和可塑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时间旅行的方向与事件情绪效价对任务自信的影响
    王明月 毕重增 狄轩康
    2016, 39(2): 305-311. 
    摘要 ( )   PDF(452KB) ( )  
    时间是认识和定义自我的框架之一。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探讨心理时间旅行对任务自信的影响。实验1采用自由回忆或想象过去、未来事件的操纵,结果发现:事件情绪效价影响任务自信,时间方向以事件情绪效价为中介间接影响任务自信,想象的未来事件比回忆的过去事件更积极,进而引发更高任务自信。实验2采用平衡回忆或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的操纵,使效价与时间方向的作用相分离,结果发现:时间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对任务自信的作用受到时间方向的调节。回忆过去事件时,效价不影响任务自信;而想象未来事件时,事件效价越积极,任务自信越高。对于时间旅行中的积极事件,时间旅行的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而对于消极事件,想象未来所引发的任务自信低于回忆过去。结论:时间旅行的方向与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共同作用于任务自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字谜问题解决中原型启发的时间抵消与位置效应
    邢强 王蕊 唐志文 孙海龙
    2016, 39(2): 312-317. 
    摘要 ( )   PDF(627KB) ( )  
    根据顿悟的原型启发理论,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原型启发的时间抵消和位置效应。实验1采用2(字谜类型)×2(原型呈现时间)混合设计,结果发现:松组块字谜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紧组块字谜;原型谜面消失的正确率显著大于谜面存在的正确率。实验2采用2(原型位置)×2(字谜类型)×2(原型呈现时间)混合设计,结果不仅证明了实验1,且原型位置、字谜类型、原型呈现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原型在靶字谜之前时,紧组块字谜上谜面消失的正确率显著大于谜面存在的正确率;原型在靶字谜之后时,松组块字谜上谜面消失的正确率显著大于谜面存在的正确率。表明字谜顿悟问题解决中存在原型的时间抵消和位置效应,二者连同任务难度共同影响问题解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意识思维:理论、质疑与回应
    李建升 王丹 沈模卫
    2016, 39(2): 318-323. 
    摘要 ( )   PDF(299KB) ( )  
    Dijksterhuis 等人发现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无意识思维的加工结果优于有意识思维,并据此提出了无意识思维理论。本文介绍了支持无意识思维理论的基本实验证据、质疑无意识思维的相关研究及对质疑的回应研究。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改进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和寻找更多影响无意识思维效应的中介变量,无意识思维加工结果如何上升到有意识层面,无意识思维的加工方式以及其在真实和高风险任务情境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色的心理功能及作用机制
    姜峰 马雯 于海莹 于广涛
    2016, 39(2): 324-329. 
    摘要 ( )   PDF(360KB) ( )  
    红色作为独特的知觉刺激,它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是社会互动符号。红色心理功能的探索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具体阐述了红色在成就、体育竞技以及两性关系情境中的心理功能,总结了红色心理功能的相关理论和解释。作者在回顾西方已有研究的同时,也总结了自身在红色心理功能中国化研究方面的探索。最后,本文提出在未来红色心理功能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关注对红色心理功能机制的探索和文化特异性的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语经验降低言语产生过程中通达能力的研究综述
    焦鲁 刘文娟 刘月月 王瑞明
    2016, 39(2): 330-335. 
    摘要 ( )   PDF(299KB) ( )  
    言语产生是指个体通过口头言语表达想法、感受,而通达过程是言语产生的关键过程。本文以言语产生的不同语言水平为线索,综合分析双语经验对言语产生过程中通达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双语经验降低了言语产生中的通达效率。在此基础上,从跨语言干扰、语言使用频率和词汇量三个角度归纳双语通达劣势的原因。未来的研究应该考察双语经验对言语加工中不同方面的影响,并且对相关解释进行整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允直接知觉的共鸣原理
    冯竹青 葛岩 黄培森
    2016, 39(2): 336-342. 
    摘要 ( )   PDF(331KB) ( )  
    传统认知理论认为我们只能间接知觉动允,而生态认知心理学则认为对动允的知觉是个体与环境信息直接共鸣的过程。生态认知心理学首先判定动允并不是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认识,而是实际存在于个体-环境系统中的事实,对动允的直接知觉就是对动允的检测而非推测,是对动允信息的拾取而非对记忆内容的提取。这种直接知觉表现为身体的相关动作机制(动作神经元、肌肉组织等)与环境中动允信息的共鸣。进化与学习在共鸣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与教育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和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
    孙岩 刘沙 杨丽珠
    2016, 39(2): 343-349. 
    摘要 ( )   PDF(760KB) ( )  
    以215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学生知觉教师期望与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正向预测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的发展;(2)同伴接纳分别在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与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生知觉教师期望消极反馈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同伴接纳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收入与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关系:歧视知觉、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鲍振宙 张卫 赖雪芬 王艳辉
    2016, 39(2): 350-356. 
    摘要 ( )   PDF(649KB) ( )  
    本研究探讨家庭收入与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关系以及歧视知觉、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家庭收入问卷、歧视知觉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SES)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广东省某地区三所中学1053名青少年进行匿名施测。结果发现:(1)以PSQI得分 ≥ 8作为睡眠问题的参考界值,青少年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15.60%;(2)歧视知觉、自尊在家庭收入与青少年睡眠质量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家庭收入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又通过歧视知觉、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中生数学家庭作业质量、控制感与作业情绪对作业努力的影响
    刘影 龚少英 熊俊梅
    2016, 39(2): 357-363. 
    摘要 ( )   PDF(532KB) ( )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 463 名初中生为被试,探讨了初中生感知到的数学家庭作业质量、控制感和家庭作业情绪影响家庭作业努力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积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和消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均在数学家庭作业质量和数学家庭作业努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数学家庭作业质量可以通过数学控制感分别经积极和消极数学家庭作业情绪的多重中介来预测数学家庭作业努力。研究表明,初中生感知到的数学家庭作业质量、控制感和家庭作业情绪均是其家庭作业努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符号数量和非符号数量的空间表征:5岁儿童的SNARC效应和距离效应
    胡林成 熊哲宏
    2016, 39(2): 364-370. 
    摘要 ( )   PDF(511KB) ( )  
    在儿童的SNARC效应发生时序问题上,本研究假设非符号数量(如,面积)的空间表征早于符号数量(如,阿拉伯数字)的空间表征。为了验证该假设,本研究以5岁幼儿为被试,采用数字比较和面积比较两类任务,以SNARC效应和距离效应为指标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数字比较任务中没有SNARC效应,但却存在距离效应;在面积比较任务中出现了SNARC效应和距离效应。据此推断,在阿拉伯数字的空间表征特性出现之前,儿童已经能够对非符号数量信息进行空间表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乐观倾向的影响: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
    朱美侠 蔡丹 武云露 XiaoChi Zhang Juergen Margraf
    2016, 39(2): 371-376. 
    摘要 ( )   PDF(556KB) ( )  
    为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乐观倾向、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的基本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乐观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对大学生乐观倾向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使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乐观倾向量表对上海市某高校29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和乐观倾向的总体状况良好,处于正向积极水平。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和乐观倾向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情况好于男生。(2)大学生乐观倾向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心理一致感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31- 0.50)。(3)社会支持对乐观倾向有直接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的中介效应显著,模型拟合程度良好(χ2 /df= 36.8, p < .001, NFI=.984, CFI = .984, IFI = .980)。研究为揭示社会支持与乐观倾向背后可能的原因与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as-Naglieri认知评估系统(中文版)在学前儿童样本中的结构验证
    魏威 田丽丽 邓赐平 康丹 周欣
    2016, 39(2): 377-383. 
    摘要 ( )   PDF(717KB) ( )  
    本研究以246名5-6岁幼儿园儿童(男101名,女145名)为研究对象,考察基于智力PASS理论开发的Das-Naglieri 认知评估系统(5-7岁版)在中国学前儿童中的适用性,对评估系统中的12个任务进行了内在一致性信度评估,以幼儿早期数学能力测试作为参考评估其校标效度,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评估系统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该版本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校标效度,并且很好地拟合了PASS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人格与管理
    视角在自我评价早期阶段的调节作用
    周爱保 张荣华 夏瑞雪 李世峰 马小凤
    2016, 39(2): 384-391. 
    摘要 ( )   PDF(2042KB) ( )  
    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存在着自我积极偏差。已有研究表明,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反射性自我评价可以减少自我积极偏差,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的后期,而评价早期是否就受到视角采择的调节尚不清楚。为了探讨视角采择在自我评价早期对积极偏差的调节作用,采集并分析了被试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分别对积极、消极特质形容词进行自我描述判断时的脑电时域、频域数据。结果发现,在第三人称视角下,加工消极词比积极词在额叶区域诱发了更大的P2 (120-200ms)波幅,在左侧内侧前额叶有更显著的激活;在Theta (3-6Hz)、以及Gamma (30-45Hz)节律上有显著高的能量增加,而Alpha (8-13Hz)节律则有显著高的能量降低。说明在自我评价的早期,人们更容易注意到以第三人称为视角的自我相关消极信息,即通过他人视角采择对自我积极偏差的调节在自我评价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发生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承诺和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关系: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吴明证 沈斌 孙晓玲
    2016, 39(2): 392-398. 
    摘要 ( )   PDF(781KB) ( )  
    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 UPB)是指员工为了其所属的组织利益而从事有违伦理的行为。本研究探讨了组织承诺和道德认同对UPB的影响。研究发现,组织承诺与内化道德认同、象征化道德认同对UPB的影响存在三元交互的关系;组织承诺对UPB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内化道德认同/高象征化道德认同者中。最后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宗教对信徒颜色认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中国台湾宗教信徒为例
    庄丽月 杨群 张积家
    2016, 39(2): 399-405. 
    摘要 ( )   PDF(742KB) ( )  
    采用自然分类法,考察台湾佛教徒、道教徒和基督徒的基本颜色词分类,并做多维标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台湾三大宗教信徒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台湾三大宗教信徒对基本颜色词分类的共性反映了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影响,对基本颜色词分类的差异反映了作为亚文化的宗教对颜色认知的影响。颜色通过意象式的传播方式影响宗教徒的认知。研究的结果支持颜色词与颜色词认知的相互作用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
    刘庆奇 孙晓军 周宗奎 牛更枫 孔繁昌 连帅磊
    2016, 39(2): 406-411. 
    摘要 ( )   PDF(594KB) ( )  
    为探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一般自我概念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是通过三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一般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能为社交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发展自我概念及提升生活满意度提供有益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力感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段锦云 卢志巍 张涵碧
    2016, 39(2): 412-417. 
    摘要 ( )   PDF(504KB) ( )  
    框架效应是指由于对事物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引起决策者偏好反转的现象。以权力的接近-抑制理论以及模糊痕迹理论为基础,研究探索了权力感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实验一通过回忆法对170名学生被试进行权力操纵,综合运用四种类型的决策情境,研究考察了权力感与框架效应的关系。结果发现,高权力组被试的框架效应显著,低权力组被试者的框架效应不显著。实验二探讨权力感与框架效应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信息加工深度中介权力感与框架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权力对控制错觉的影响
    管延华 迟毓凯 王梦怡 江巍
    2016, 39(2): 418-423. 
    摘要 ( )   PDF(376KB) ( )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权力及其合理性对控制错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权力启动会对控制错觉产生影响,即相较于低权力,高权力会导致个体产生高估的控制错觉;(2)权力的合理性与权力水平在控制感上存在交互效应,即权力关系合理时,高权力导致高估的控制错觉,而权力关系不合理时,低权力导致高估的控制错觉。这表明控制错觉会受到动态的基于情境的权力关系以及权力合理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再次侵犯的实验研究:报复、惩罚、沉默、还是宽恕?
    李婕
    2016, 39(2): 424-429. 
    摘要 ( )   PDF(790KB) ( )  
    本研究从侵犯者角度出发,探讨受害者不同应对策略是否会影响侵犯者的再次侵犯。研究一采用囚徒困境范式,考察62名大学生应对策略和报复机会对再次侵犯的影响。研究二采用故事情境法,考察227名被试应对策略、年龄对悔改动机和再次侵犯的影响。结果发现,应对策略、年龄的主效应显著,二者交互作用显著,被试年龄越大对报复者侵犯的可能性越低,对沉默者和宽恕者侵犯可能性越高。启示我国目前仍应以报应性司法模式为主,可在青少年群体尝试恢复性司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Prediction on the Other-race Effect in Face Recognition
    冉光明 张琪 陈旭
    2016, 39(2): 430-434. 
    摘要 ( )   PDF(18382KB) ( )  
    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 是一种在面孔加工研究领域中被研究者广为熟之的一种社会性知觉现象。具体而言,就是指个体识别异族面孔的成绩显著低于本族面孔。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个体在知觉他人的情绪面孔时,会表现出明显的异族面孔效应。但就目前而言,研究者还不了解自上而下的情绪预期(top-down emotional prediction) 是如何影响面孔识别过程中的异族效应。本研究采用线索-目标范式(cue-target)对该问题进行了考察,实验通过操纵“一致试次”的比率,来区分预期 (75% 的“一致”实验试次) 与非预期实验条件 (50% 的“一致”实验试次)。本实验招募28名健康的大学生被试(12名女性,16名男性)参加正式实验,这些被试无精神疾病、情绪障碍、视力缺陷等疾病。实验后,每一名被试都获得一定的实验报酬。实验结果发现,在正性和负性情绪不预期条件下,个体表现出了对异族面孔的识别劣势,即个体识别异族面孔表情的反应时更长。虽然在负性情绪预期条件下,个体仍然表现出了对异族面孔的识别劣势,但在正性情绪预期条件下,个体对异族面孔的这种识别劣势却消失。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先前的正性面孔情绪预期有效地消除了异族效应。因此,可以认为自上而下的情绪预期可能是一种促进劣势知觉加工的认知管理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指数与社会距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卢洋 张磊 徐碧波
    2016, 39(2): 435-440. 
    摘要 ( )   PDF(585KB) ( )  
    利用囚徒困境范式,考察了合作指数CI(0.1~0.9)与社会距离(亲密、陌生)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距离和合作指数均会对合作行为产生影响,两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合作率会受到合作指数的促进作用,但不会随合作指数的增高立即增长;在CI = 0.1~0.9这9个水平下,亲密被试间的合作率均显著高于陌生被试间的合作率。这一结果说明,合作指数对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存在阈值;社会距离缩小可促进个体的合作倾向增强,并更快地达到合作水平;合作指数与社会距离相互独立地影响合作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背景、主观印象和情绪对量刑决策的影响
    王双 陈唯 李煜 李安 王占明 杨群
    2016, 39(2): 441-447. 
    摘要 ( )   PDF(460KB) ( )  
    为了考察司法决策者对案件当事人的主观印象如何影响刑罚决策及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要求法律与非法律专业被试对案情相同但对案件当事人的主观印象不同的刑事案件进行刑罚强度决策,并要求被试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情绪强度进行评定。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对施害人的消极印象比积极印象条件下产生更强的愤怒和厌恶情绪,更少的同情情绪,同时,给予的刑罚更重;被试对受害人的积极印象比消极印象条件下,低年级组被试对施害人给予的刑罚更重,但在高年级组被试中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被试在情绪强度上也没有显著差异。法律专业比非法律专业被试对犯罪行为所产生的情绪强度更低。被试的专业背景对量刑决策没有显著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在施害人的主观印象对刑罚决策的影响过程中,愤怒和同情表现出部分中介效应,厌恶情绪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困境中同伴行为、合作信念对合作变化的影响
    郝芳 宫庆彬 刘长江
    2016, 39(2): 448-453. 
    摘要 ( )   PDF(352KB) ( )  
    本研究采用连续式公共物品困境,考察不同类型的个体在同伴遵守和违反均等规范两种条件下合作的前后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1)依据行为决策对被试进行的分类与其社会价值取向之间不存在相关;(2)一人违反均等条件下被试的合作水平高于多人违反均等条件下的合作水平;(3)高贡献者在前后两次互动中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信念水平;(4)低贡献者第二次决策时比第一次决策时更合作,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合作信念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者大五人格与心理契约违背对辱虐管理的影响:基于特质激发理论的实证分析
    唐贵瑶 吴湘繁 吴维库 李鹏程
    2016, 39(2): 454-460. 
    摘要 ( )   PDF(669KB) ( )  
    基于特质激发理论探讨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心理契约违背对实施辱虐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辱虐管理的影响。以213份两轮时点的配对问卷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管理者的高亲和力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高神经质则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管理者心理契约违背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心理契约违背不但调节了管理者亲和力与辱虐管理之间的负向联系,还调节了高神经质与辱虐管理之间的正向联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地人与外地人地方认同的差异:基于四地样本的证据
    黄飞 周明洁 庄春萍 王玉琴 田冬梅
    2016, 39(2): 461-467. 
    摘要 ( )   PDF(541KB) ( )  
    在西部和中部两地主要收集大学生样本,在华东和华北两地收集多样化样本,共得到3842个被试(44%为户籍或生源地界定的本地人)。用地方认同量表测量本、外地人的地方认同,同时在部分样本上测量其他变量。结果表明:本地人有更高的地方认同,这种本、外地人的差异在西部地区样本上更为明显,中部某市次之;西部、中部样本上的比较发现地方认同在风险知觉和去留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在西部本地样本上更低,华东和华北样本上的比较发现地方认同和满意度的相关在本地样本上有更紧密的关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谁是最大的受害群体:群际受害者竞争
    艾娟
    2016, 39(2): 468-473. 
    摘要 ( )   PDF(338KB) ( )  
    长期冲突的群体双方都致力于建构自己的最大受害者角色,他们认为自己比对方遭受了更多、更不公平、更不合理的伤害,这种现象称之为群际受害者竞争。群体通过强调冲突给自身造成的伤害后果的严重性与不公平性、伤害的处理方式等,努力声称内群体比对方遭受了更多的伤害。集体受害感、冲突责任归因、记忆的选择性、消除威胁的内在需要以及其他心理特点是群际受害者竞争的心理基础。通过构建“共同的受害者-侵犯者”认同以及增加群际接触等可以降低群际受害者竞争的水平,促进群际关系的和谐。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群际受害者竞争的机制,深入探讨群际受害者竞争的其他影响因素,争取在干预策略上有所突破,关注非暴力冲突的群体情境中群际受害者竞争的特点,了解第三方群体对谁是最大受害者群体的认知和评价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统计、测量与方法
    《科学》和《自然》杂志2015年的两篇心理学文章
    朱滢
    2016, 39(2): 474-478. 
    摘要 ( )   PDF(553KB) ( )  
    本文评述了《科学》和《自然》杂志2015年的两篇文章。《科学》上的文章“心理科学的重现性”对100项心理学实验进行了重复验证。结果表明,只有大约多于1/3的原始研究能够重复。该文章对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指出这不是心理学的挫折。我们强调科学精神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因而科学才能处在不停的探索中。《自然》上的文章“P值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批评了个别心理学杂志禁用P值的做法,指出研究者应该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实验的前期阶段下功夫,才能防止心理科学的坍塌。我们结合国内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就改进心理学研究生的实验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言语五因素人格问卷(FF-NPQ):一种半投射式人格测验评介
    李文雅 徐建平 陈基越 黎红艳 范业鑫
    2016, 39(2): 479-484. 
    摘要 ( )   PDF(504KB) ( )  
    非言语五因素人格问卷(FF-NPQ)由Paunonen等人于2001年开发,用于测查人格五因素。它是一种半投射式人格测验,由60幅黑白图片组成,被试用7点李克特量表评价图中中心人物的行为。FF-NPQ多用于跨文化研究,也可用于文盲、老人或有语言、阅读障碍人群的人格研究。多个国家研究表明,FF-NPQ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多个言语式五因素人格问卷的会聚效度及对行为的预测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在中国,该测验尚未使用,建议引进并根据使用情况修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与咨询
    记忆抑制在正常人群与抑郁人群中的研究进展
    张丹丹 柳昀哲
    2016, 39(2): 485-489. 
    摘要 ( )   PDF(282KB) ( )  
    抑郁症认知障碍的突出表现之一为患者的负性记忆偏向。已有研究常关注患者对负性信息自下而上的选择性注意,往往忽略了自上而下执行控制障碍对记忆的影响。近年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状态个体的记忆抑制缺陷在其负性记忆偏向的形成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法有效地主动抑制负性记忆可能是患者持续性负性反刍的主要原因。从抑郁症自上而下的执行控制缺陷入手,研究患者的记忆抑制障碍与其主要症状-负性反刍间的相关性,不仅能从理论上丰富Beck的抑郁症认知模型,还能指导临床建立更准确的预后评估指标,同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分别介绍了健康成人及抑郁症患者和抑郁状态个体的记忆抑制研究现状,并就当前在抑郁人群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的影像遗传学研究:探索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蒙杰 位东涛 王康程 邱江*
    2016, 39(2): 490-496. 
    摘要 ( )   PDF(340KB) ( )  
    抑郁症具有中等的遗传度。通过影像遗传学方法探讨抑郁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对神经活动的影响,发现编码五羟色胺、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受体、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或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会影响杏仁核、前扣带等情绪加工脑区的功能或结构,且多数基因与压力生活经历发生交互作用。表明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抑郁症发病机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的研究应拓展遗传和神经影像分析方法,重视环境因素的测量,通过整合遗传、神经影像及环境变量构建抑郁病理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与史
    基于中国文化的人格与动机理论 ――中国人格模型与关键需要理论
    李庆安
    2016, 39(2): 497-511. 
    摘要 ( )   PDF(975KB) ( )  
    以邓小平等29位中外杰出人物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32本传记为编码材料,以《论语管理素质编码手册》为工具,针对中外杰出人物儒家心理资产和债务的结构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外杰出人物的儒家心理资产结构中,明、语、功、友、劳、政和变的品质为七种关键品质;在中外杰出人物儒家心理债务的结构中,恶见、疑、瞋、慢、痴和贪的品质为六种核心品质。前者与老子的智慧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后者与佛祖的智慧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基于该系列研究,修正了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人格五因素理论,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理论――中国人格模型,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机理论――关键需要理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