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实验与工效
    自由观看实景图片时注意的空间偏向
    杨萌 刘丹玮 蔡安妮 周仁来
    2012, 35(2): 258-263. 
    摘要 ( )  
    本研究采用眼动仪直接记录40名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平均年龄21.9岁,SD=1.8)自由观看实景图片的眼动情况,考察自然状态下视觉注意在真实场景中的空间偏向。为了控制图片不同区域刺激特征显著性对结果的影响,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看正向图片,一组观看倒置图片。对图片四个象限上的首次注视概率、首次眼跳方向和注视时间百分比分别进行2(水平方向)×2(垂直方向)×2(呈现方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存在独立于刺激特征的空间注意偏向,表现在水平方向具有左侧注意偏向,垂直方向具有上侧注意偏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提高还是自我增强?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
    孙晓玲 李晓文
    2012, 35(2): 264-269. 
    摘要 ( )  
    以概念启动和情境启动的方式分别激活了可能自我知觉和当前自我知觉,借以检验对自我提高动机和自我增强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对于当前自我,可能自我启动后,个体对自我的评价更低,更乐意接受反馈,也更能注意到测试对自己的帮助;(2)一年级学生在读了明星学生的新闻后对自己的评价更低,对明星的评价更高;四年级学生则相反。这表明,消极反馈和可能自我的同时出现引发了自我提高动机,消极反馈和当前自我共同激活了自我提高动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知觉干扰效应的ERP研究
    高文欢 王权红
    2012, 35(2): 270-275. 
    摘要 ( )  
    利用ERP技术,采用知觉干扰效应的经典实验范式,首次从神经生理水平上探究知觉干扰效应的内部机制。结果发现,递进条件和标准条件均诱发了P2,P3,N400和晚期正成分LPC。在P2,P3和LPC成分上,标准条件的波幅均显著大于递进条件;在N400成分上,递进条件比标准条件波幅更负,潜伏期更长。此外,对递进条件下靶字各模糊水平(Level 1~Level 5)的ERPs进行比较分析表明,N400成分的波幅在各模糊水平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基本支持失匹配理论及词汇自动加工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Flanker、Stroop和Simon多重冲突驱动的认知控制机制
    胡凤培 王倩 徐莲 葛列众
    2012, 35(2): 276-281. 
    摘要 ( )  
    认知控制是维持和调整多任务目标导向的加工策略,而基于多任务冲突的认知控制是一般领域上还是特定领域上,即一种冲突是否会影响另一种冲突的解决,已有研究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考察了同一任务中不同类型冲突(Stroop、Simon和Flanker冲突)驱动认知控制调节的脑机制。数据显示:各冲突都出现了一致性效应和冲突适应性效应;实验中每种冲突的上一个trial只与该类冲突的当前trial的交互效应显著,而与其他类型冲突的当前trial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几乎所有冲突都发现了P300、N450、SP成分一致性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冲突驱动条件下,人脑能够同时监控并解决不同类型的冲突;冲突驱动的认知控制系统以局部的控制方式工作;人脑是基于多冲突驱动的认知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某类型冲突所特有的控制机制来解决冲突,且冲突解决机制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序知觉中词义和位置的stroop效应
    汪强 宣宾 刘振会
    2012, 35(2): 282-286. 
    摘要 ( )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时序知觉中是否存在词义与位置Stroop效应。通过时序知觉判断任务,使用中文汉字“先-后”刺激材料,让被试做出时序判断。对反应时的结果显示空间方位、词义位置的匹配关系和时间间隔均存在主效应,空间方位和词义位置匹配关系、空间方位和时间间隔、词义位置匹配关系和时间间隔均存在交互作用。上述结果提示人脑在时序知觉判断过程中存在词义和位置的Stroop效应,该效应可能与时序知觉加工机制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汉-英三语者三种语言语义通达模型的实验研究
    热比古丽 闻素霞 雷志明
    2012, 35(2): 287-293. 
    摘要 ( )  
    以维吾尔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词汇判断任务,变换启动词与目标词的关系类型和语言种类,考察了L2—L1、L3—L1、L3—L2等三种语言词汇之间的语义通达模式。结果发现,维-汉-英三语者的三种语言词汇之间的联结模式为熟练的第二语言词汇是直接通达语义;而非熟练的第三语言词汇既借助母语词汇又借助汉语词汇来通达语义。除此之外,被试的外语熟练水平和语言间的相似性是影响外语词汇通达语义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动机和材料因素对学习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宿淑华
    2012, 35(2): 294-298. 
    摘要 ( )  
    本研究主要考察不同动机和材料因素对学习判断的影响。采用标准R-J-R实验程序,运用有意义与无意义词对对120名被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1)成就目标、记忆自我效能、材料因素对JOL有显著影响,材料因素对JOL影响最大,记忆自我效能次之,成就目标最小;(2)成就目标与记忆自我效能存在交互作用对JOL有显著影响;(3)成就目标以记忆自我效能为中介影响JOL;(4)JOL准确性与回忆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复知盲效应产生的机制——来自汉语叠词加工的证据
    冷英 何秀丽
    2012, 35(2): 299-303. 
    摘要 ( )  
    以汉语中的叠词为实验材料,对重复知盲产生机制的类型标记个体化理论和建构理论进行检验。采用RSVP研究范式,在两个实验中让178名被试口头报告列表中出现的所有汉字(全部报告)或列表中最后两个字(部分报告)。结果发现:(1)在呈现速率为128ms和198ms时,完全重复的汉字在全部报告和部分报告任务中均存在RB效应,但在部分报告任务下出现的RB相比全部报告任务的减少了,符合建构理论的假设。(2)在全部报告条件下,不仅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会降低,而且与重复刺激相关的非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也会降低。研究表明建构理论比类型标记个体化理论更能解释RB效应的产生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视-西蒙效应的空间编码机制
    赵亚军 张智君 刘炜
    2012, 35(2): 304-308. 
    摘要 ( )  
    采用注视-西蒙范式探讨了注视方向知觉的空间编码机制。实验一让被试采用双手交叉的反应方式,发现注视-西蒙效应并不随反应手的交叉而反转,说明它涉及抽象的空间方向编码,而非基于以手为参照系的半侧优势效应。实验二采用纯音音调辨别任务,发现了典型的注视-西蒙效应,结合实验一视觉通道的结果,说明注视-西蒙效应并非特异于视觉通道,它可能发生在晚期的反应选择阶段,而非早期的知觉阶段。结果支持注视线索能够自动诱发观察者形成抽象的方向表征的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惯用语理解的多种心理机制:不同的证据
    马利军 张积家
    2012, 35(2): 309-313. 
    摘要 ( )  
    惯用语的理解机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来自语言学和神经生理学的证据都表明,对惯用语的加工存在多样化趋势,而且加工策略和手段会随个体卷入社会生活的程度而变化。惯用语的加工受加工者自身的隐喻知识以及惯用语本身性质的影响。另外,惯用语加工激活的脑区表明句法和语义分析在惯用语理解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惯用语并没有词汇化,但是不能使用统一的加工模型来整合惯用语的理解机制。惯用语自身性质的多样化导致惯用语理解的多种心理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与教育
    儿童内疚情绪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张晓贤 桑标
    2012, 35(2): 314-320. 
    摘要 ( )  
    为考察儿童内疚情绪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小学5年级学生内疚情绪与其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疚情绪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难过情绪不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2)当儿童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对团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产生内疚情绪,但如果其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不良结果时,则产生难过情绪。结论:儿童的消极情绪是否能促进其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其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还是他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7岁儿童不同类型的传递性推理的发展研究
    张婷 张仲明 李红
    2012, 35(2): 321-327. 
    摘要 ( )  
    本研究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了3-7岁儿童在解决三类传递性推理问题时能力发展和策略发展状况,真传递性推理指推理的传递性是确定的,个体根据前提关系可以做出确定的传递性推理结论,不确定性传递性推理指该类推理的传递性是不确定的,关系是否传递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社会经验来确定,否定性传递性推理指根据前提关系得出不能进行传递性的必然结论。结果表明:(1)三类传递性推理的解题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在7岁左右初步形成。(2)三类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有不同的起始点、快速发展期以及初步形成期。真传递性推理发展最早最快,不确定传递性推理最晚最慢。(3)3-7岁儿童解决三类传递性推理问题时使用了猜测、视觉判断、定向反应、经验推测和逻辑推理等策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主导策略由准策略向真策略转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自主-联结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陆芳 陈国鹏
    2012, 35(2): 328-333. 
    摘要 ( )  
    青春期是个体自主和联结的发展变化最为显著、最为突出的阶段。研究对424名中学生自主和联结的发展状况及其社会适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青少年具有高自治高联结、低自主低联结及个体化型三类不同的自主-联结发展水平;(2)三种类别随年龄增长呈现各自不同的发展态势,同时男生在三种类型上人数分布相对较为均衡,女生则较多属于高自治高联结类型;(3)高自治高联结者的社会适应和学业成绩最为理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德性自我意象演练的教育干预实验
    唐芳贵 岑国桢
    2012, 35(2): 334-339. 
    摘要 ( )  
    以149名大学生为对象、运用三种方法进行了为期八周每周三学时的道德教育现场实验,考察了自我意象演练、榜样示范、移情训练三种方法对德性自我意象、对道德行为自我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产生积极作用,但自我意象演练的效果尤为显著,进而对自我意象演练方法的有效性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可以认为该方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德性自我意象之水平和道德行为自我管理之能力的道德教育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师上级信任、知识分享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马华维 陈鹏 姚琦
    2012, 35(2): 340-345. 
    摘要 ( )  
    知识分享和组织信任能够有效提高绩效,已在企业组织中得到证实,但在学校组织中是否成立及作用路径如何鲜有实证研究探讨。本研究以天津市10所学校的168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教师对直接上级的信任、知识分享及教师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上级信任和知识分享的不同维度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教师知识分享的质量在教师上级信任的依赖维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王莹 李燕芳
    2012, 35(2): 346-351. 
    摘要 ( )  
    儿童早期经验包括产前环境、出生时身体状况、出生后家庭养育和学前教育经历等,这些方面对儿童心理能力发展有重要而长期的影响。该文基于国外新近开展的大型纵向研究,对胎儿期母亲的情绪行为特征,出生状况,出生后母亲工作状况,父亲教养行为,学前教育状况等对儿童认知能力、学业成就、社会行为等的预测作用,以及种族、性别、家庭经济地位等背景因素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我国设计和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校教育资源对学生数学素养预测效应的跨文化比较
    吴桂翎 辛涛 张文静
    2012, 35(2): 352-357. 
    摘要 ( )  
    采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6的数据,使用多水平线性模型方法,比较中国香港、日本、芬兰和美国四个国家(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与学生数学素养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学生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资源对学生数学素养成绩的影响在四个国家(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学校大小、生师比对中国香港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校大小、班级大小、学校类型、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对日本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用于教学的计算机比例对日本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学校教育资源对芬兰学生数学素养成绩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类型对美国学生数学素养成绩具有显著的反向预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潜逻辑运算类皮亚杰守恒任务中的负启动效应
    李晓东 徐雯 李娜燕
    2012, 35(2): 358-363. 
    摘要 ( )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完成潜逻辑运算类皮亚杰守恒任务是否需要认知抑制的参与。被试为两组11岁的儿童,全部通过了标准皮亚杰重量及液体守恒任务。实验一发现儿童在解决类皮亚杰重量守恒任务时出现了负启动效应,负启动量为138.06ms。实验二发现儿童在完成类皮亚杰液体守恒任务时仍然存在负启动效应,负启动量为67.4ms。实验结果表明要成功完成潜逻辑运算领域类皮亚杰守恒任务,也需要认知抑制过程的参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败反馈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任务重要性、外向性的调节作用
    黎建斌 马利军 陶惠斯 池思晓
    2012, 35(2): 364-368. 
    摘要 ( )  
    该研究以24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反馈类型:成功、失败)×2(任务重要性:重要任务、不重要任务)×2(外向性:内向、外向)组间设计探讨成败反馈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以及任务重要性和外向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反馈类型、任务重要性和外向性对核心自我评价变化的主效应及三者的交互作用效应均显著。(2)成败反馈与任务重要性对核心自我评价变化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失败反馈条件下,执行重要任务被试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执行不重要任务被试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幅度。(3)成败反馈与外向性对核心自我评价变化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在失败反馈条件下,外向被试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内向被试。(4)在失败反馈条件下,任务重要性和外向性对核心自我评价的变化存在交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学业自我的发展特点及对策
    赵小云 郭成
    2012, 35(2): 369-375. 
    摘要 ( )  
    采用问卷法对452名民族地区的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均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民族差异不显著;(2)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学业自我总体上性别差异均不显著;(3)除藏族外,其他三民族高中生学业自我的年级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学业自我发展的高峰与低谷期上有所差异;(4)除苗、藏族高中生外,土家族和侗族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均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水平均优于城市高中生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学生消费价值观在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与消费决策风格之间的中介作用
    张俊 邹泓
    2012, 35(2): 376-383. 
    摘要 ( )  
    目的:考察中学生消费价值观在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与消费决策风格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377名中学生完成了中学生消费价值观问卷、家庭理财教育方式问卷和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问卷。结果:父母积极的教育方式可通过树立合理的消费价值观来促进中学生形成理性的决策风格;父母消极的教育方式一方面通过树立不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助长中学生非理性的决策风格,另一方面通过减弱合理的消费价值观来减弱其合理的决策风格。结论:中学生消费价值观在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与消费决策风格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8年级学生社交淡漠与同伴接纳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刘俊升 丁雪辰
    2012, 35(2): 384-390. 
    摘要 ( )  
    摘要:用同伴提名和班级戏剧对小学4年级至初中二年级787名儿童进行一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考察了社交淡漠与同伴接纳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同伴接纳与社交淡漠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淡漠在一年时间内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测试时间与性别、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一年时间里,小学男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减少、女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增加,而初中男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增加、女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减少;(3)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交淡漠与同伴接纳的关系模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对于男生,前测的社交淡漠可以显著预测后测的同伴接纳,而前测的同伴接纳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的社交淡漠。女生则呈现完全相反的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学业成绩及其发展背景系统间的关系
    张野 卢笳
    2012, 35(2): 391-395. 
    摘要 ( )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586名初中生,探讨其人际交往能力、学业水平及发展背景系统的互动关系模式。研究发现初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现最为突出,女生更善于处理人际问题。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优于低人际交往能力学生。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该能力有助于积极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受家庭教养背景系统的直接影响,并作用于学校人际背景系统,两大系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学业成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中到大学阶段学生的压力应对变化:一项追踪研究
    李育辉
    2012, 35(2): 396-400. 
    摘要 ( )  
    本研究通过对178名高三学生为期一年的追踪访谈和调查,探讨了当前青少年从高中到大学生阶段所面临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转变。结果显示:压力源存在五种类型,分别是学业压力、未来发展压力、家庭-经济压力、自我评价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学业压力及未来发展压力不管是对高中生还是对大学生都是主要的压力来源。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阶段个体面临的人际关系压力、自我评价压力与家庭-经济压力更高,他们也更倾向于采取相对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同阶段压力与应对的关系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人格与管理
    群体认同对极端群体行为的影响:中介及调节效应的检验
    石晶 郝振 崔丽娟
    2012, 35(2): 401-407. 
    摘要 ( )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上海三所高校的467名大学生为被试,检验群体认同对极端群体行为(为群体牺牲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1)群体认同对为群体牺牲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积极情感和否认态度完全中介群体认同对为群体牺牲意愿的影响,且积极情感在群体认同和否认态度之间担当部分中介角色;(3)抗伤害信念在积极情感和为群体牺牲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孔风 王庭照 李彩娜 和娟 王瑾 游旭群
    2012, 35(2): 408-411. 
    摘要 ( )  
    对389名大学生施测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社会与感情孤独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以探讨孤独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孤独呈显著相关。(2)路径分析表明,自尊、孤独分别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自尊→孤独→主观幸福感的显著路径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主因素研究
    葛耀君 陆遵义 卢昌亚
    2012, 35(2): 412-417. 
    摘要 ( )  
    本研究以上海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修订了中文版体育情境兴趣量表的信效度资料,构建了体育情境兴趣的模型结构,通过对被试学习过程中情境兴趣的测试与分析,揭示了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主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中文版体育情境兴趣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地解释总体变量;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即时愉悦感是激发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主要因素,而体育学习内容本身过高的新颖性和挑战性不利于情境兴趣的激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性别在企业员工成人依恋对工作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杨安博 任真 陶晓春
    2012, 35(2): 418-423. 
    摘要 ( )  
    本研究探讨了依恋关系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性别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关系问卷(RQ)和工作绩效问卷三个研究工具,对110名不同职业和岗位员工的依恋模式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 倾注型被试在情境绩效上的得分显著得低于安全型被试和害怕型被试。2.依恋焦虑与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3.依恋焦虑可以正向预测情境绩效。4.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在情境绩效和任务绩效上有所不同,说明性别在依恋关系和工作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作情境中的人格研究:回顾与展望
    张兴贵 熊懿
    2012, 35(2): 424-429. 
    摘要 ( )  
    人格研究对任何层次的组织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量元分析都显示了人格特质对工作动机、工作绩效、员工幸福感、压力与应对、团队效能、冲突与谈判、权利与政治、领导以及反组织行为等组织行为指标具有良好的预测力。但是人格研究在组织中的应用因为人格测验的效度和被试在测验中“作假”而饱受争议和批评。人格理论的拓展及其跨文化的适用性,人格特质的负面作用以及结合组织情境的动态研究都是今后研究值得关注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日常经验取向的责任心理结构研究
    况志华
    2012, 35(2): 430-435. 
    摘要 ( )  
    基于日常经验取向,运用理论建构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责任的心理结构以及责任情境的认知特征。对207名被试访谈研究的结果表明:(1)责任是人们频繁感知和体验到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2)人们体察到的责任情境,在职业活动和个人生活领域存在类型上的差异;(3)在职业活动中,人们更倾向于将责任归因于他人,而在个人生活中更倾向于归因于自己;(4)人们对责任情境性质的判定与责任事件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关;(5)责任心理结构共由情境起因、自我效能、成就感、内外动机等20个核心要素构成;(6)责任心理结构是一个由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者构成的一元单向决定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理与医学
    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
    程真波 黄宇霞
    2012, 35(2): 436-44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统计与测量
    单维项目因素分析:CCFA与IRT估计方法的比较
    刘红云 李美娟 骆方 李小山
    2012, 35(2): 441-445. 
    摘要 ( )  
    当观测指标变量为二分分类数据时,传统的因素分析方法不再适用。作者简要回顾了SEM框架下的分类数据因素分析模型和IRT框架下的测验题目和潜在能力的关系模型,并对两种框架下主要采用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两个模拟研究,比较了SEM框架下GLSc和MGLSc估计方法与IRT框架下MML/EM估计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方法中,GLSc得到参数估计的偏差最大,MGLSc和MML/EM估计方法相差不大;(2)随着样本量增大,各种项目参数估计的精度均提高;(3)项目因素载荷和难度估计的精度受测验长度的影响;(4)项目因素载荷和区分度估计的精度受总体因素载荷(区分度)高低的影响;(5)测验项目中阈值的分布会影响参数估计的精度,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项目区分度。(6)总体来看,SEM框架下的项目参数估计精度较IRT框架下项目参数估计的精度高。此外,文章还将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一大型考试等值的铆题参数漂移检验
    刘铁川 戴海琦 赵玉
    2012, 35(2): 446-451. 
    摘要 ( )  
    设置铆题来链接不同测验形式是一种常用的等值设计。但受到曝光等因素影响,铆题功能在不同施测时间会发生改变。本研究采用MH检验和logistic回归考察我国一大型考试等值的铆题质量,结果发现,有22个铆题发生参数漂移,铆题的难度参数和区分度参数可能发生漂移;这些铆题中大部分在二次使用时无法通过模型拟合检验;若不删除参数发生漂移的铆题导致较大的系统等值误差,应将铆题参数漂移检验作为等值中的一步必要工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题库结构对原始题在线属性标定准确性之影响研究
    汪文义 丁树良
    2012, 35(2): 452-456. 
    摘要 ( )  
    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可达阵在认知诊断测验编制中起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引起普遍注意。本文主要讨论当题库缺少某些可达阵对应的项目类,对原始题的属性向量在线标定的准确性的影响。本文对含6个属性的独立型结构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如果题库不充要,原始题的属性标定准确性受到影响,题库中非可达阵中项目对标定有一定的弥补作用。间接印证了可达阵在认知诊断题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量内隐态度的情感错误归因程序
    任娜 佐斌
    2012, 35(2): 457-461. 
    摘要 ( )  
    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是一种新近发展出来的以投射为基本原理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AMP的内部处理机制可分为情绪的激发、归因以及猜测三个过程,每种过程都有其发生概率。AMP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对警告的抗拒性。此外虽作为一种相对性的内隐测量工具,但AMP也能很好地研究单一的态度对象。还介绍了几种新近出现的AMP改进范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传记资料分析中的“凸显性指标”
    舒跃育 王栋
    2012, 35(2): 462-466. 
    摘要 ( )  
    如何从大量的传记资料中提炼出有用的资料是心理传记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Alexander提出,如果传记中涉及到如下内容,这些资料将可以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这些内容包括:任何反复出现的谈话、主题、情景、重大事件或偶然事件、手段-目序列、关系模式、内心冲突、强迫观念;在文中最先出现的内容;传主试图通过某种方式特意粉饰或强调其独特性的内容;脱离实际语境的内容;缺乏完整性的内容;传主描述错误的记忆或者对真实事件的歪曲或者忽略了事件中的关键细节;以及在缺乏明确理由情况下的断然回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族认同的概念、测量及研究述评
    张艳红 佐斌
    2012, 35(2): 467-471. 
    摘要 ( )  
    民族认同对个人心理健康、国家团结和谐有着重大意义,已成为当今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针对民族认同涵义正在逐步拓宽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民族认同的内涵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在描述民族认同测量多维性的基础上,梳理并比较了MEIM、MEIM-R和EIS等应用广泛的民族认同测量工具。归纳了以民族认同作为调节变量、中介变量的最新研究及其相关研究。未来民族认同研究深化的基本途径为关键术语一致化、研究方法精确化和评估水平全面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与咨询
    金融危机背景下家庭社会地位对大三学生择业动机的影响:社会支配倾向的中介作用
    徐伦 林崇德 刘力 杨萌
    2012, 35(2): 472-476. 
    摘要 ( )  
    以504名来自5所高校三年级大学本科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探讨了家庭社会地位对大学生择业动机的影响。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地位对大学生内部择业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社会地位越高,内部择业动机越强;(2)社会支配倾向对家庭社会地位与内部择业动机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家庭社会地位通过社会支配倾向对内部择业动机产生间接影响;(3)未发现家庭社会地位、社会支配倾向与外部择业动机之间的显著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损害
    林贤浩 林世泽 郑金炽 林泽涯 林辉
    2012, 35(2): 477-480. 
    摘要 ( )  
    摘 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损害状况。方法 采用修正的加工分离记忆实验程序,分别测试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记忆能力。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外显记忆功能存在广泛的缺陷,而内隐记忆功能缺陷只在概念驱动下的测验中出现。(2)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外显记忆成绩均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阴性症状严重程度与外显记忆成绩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隐记忆功能相对完整,而外显记忆障碍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尤为突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调节策略对日常生活事件与情绪体验关系影响的多层分析
    罗峥 付俊杰 熊庆秋 张腾月
    2012, 35(2): 481-486. 
    摘要 ( )  
    运用经验抽样法对154名大学生的日常情绪体验、生活事件进行为期14天的追踪调查,通过多层线性模型(HLM)探讨日常生活事件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情绪调节策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多于消极情绪体验。在个体内和个体间水平,消极事件都对积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消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事件对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事件对消极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只在个体间水平显著。表达抑制这种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增强消极生活事件与消极情绪体验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的进展
    董妍 王琦 邢采
    2012, 35(2): 487-493. 
    摘要 ( )  
    积极情绪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密切的关系。首先,积极情绪不仅能够降低传染性疾病的感染风险,能够影响非传染性疾病病情、病程及死亡率。其次,积极情绪能够降低个体的心理易感性,使个体更好的应对负性或压力事件。最后,现有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和社会交往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现存的直接效应模型和压力缓冲模型解释了积极情绪直接和间接促进健康的机制。未来的研究还需在研究方法和模型完善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积极心理学在戒毒人员团体辅导中的应用
    俞晓歆 耿文秀 姜永 张衍
    2012, 35(2): 494-497. 
    摘要 ( )  
    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与矫治正日益受到重视。积极心理学关注人们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戒毒人员同样拥有的积极力量。本研究对上海市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开展了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在正性情感和乐观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团体辅导前,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后则没有显著变化。可见,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戒毒人员的团体辅导具有积极意义,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戒毒心理矫治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拟法官决策中心理控制源对后见偏差的影响
    彭慰慰
    2012, 35(2): 498-502. 
    摘要 ( )  
    考察模拟法官决策中心理控制源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2(心理控制源:外控型、内控型)×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不同心理控制源是导致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偏差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两种策略都能够有效减少模拟法官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与史
    教育现实情境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德国近十年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冯小俐 张大均 Detlef H.Rost
    2012, 35(2): 503-511. 
    摘要 ( )  
    摘 要:迄今国内对德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了解、评介甚少。在全球化的今天,将目光聚焦于曾对心理学,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做出过巨大贡献,至今仍在国际心理学界占一席之地的德国十分必要。文章以三种德文教育心理学权威学术期刊近十年发表的论文为资料源进行分析,概括出德国教育心理学的新近发展特点是:以教育现实情境为基本研究取向,以学习者心理研究为中心,以量化研究为主并注重多方法结合,凸现了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德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走向为:重视校外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重视教与学双主体的相关能力及面临的问题的解决,重视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作用、重视整合研究及国际交流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